翻页   夜间
72小说 >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 第一百七十九章 传国玉玺,太祖之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论道大会暂且不表。

    沈指挥使谈及正事,即北原省现状、蒙元族赔款、大元遗宝。

    以及李自成代表国朝巡游“不征之国”的圣意。

    只是。

    最后一条直接无视了。

    阁老们对圣意没有质疑,进行了默认,使得沈指挥使腹稿的打脸计划没能成行。

    很是遗憾。

    “北原省,遭受战事的可能性有多高?”

    叶首辅笔锋一顿,率先发问道。

    李自成从蒙元族堂而皇之带走了八千万两纹银。

    锦衣卫在暗中,窃取了大元遗宝,杀了蒙元族右贤王。

    于托雷大汗而言,蒙元族是亏到姥姥家去了。

    万一托雷大汗无法接受,怒而兴兵。

    战事。

    正有序推进的北原省安民之事,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

    对国朝而言。

    将蒙元王庭势力范围纳入疆土,并不迫切,一步步蚕食,才是最符合利益的。

    “没有可能性!”

    沈指挥使摇摇头,肯定道。

    现在的蒙元族,吸纳了整个草原部落,企图抱团取暖。

    以一家大商号为例,在短时间接受同行融合申请后,也会产生权力交锋。

    所以。

    此时的蒙元族内部,矛盾重重。

    而且。

    充满着反战情绪。

    主和派,或者投降派,占据着主动。

    锦衣卫趁机没少发展密使。

    甚至。

    准备搞波震撼国朝的大计划。

    当然。

    这都是后话。

    反正。

    蒙元族不可能挑起战火,不然各部落首领会先弄死托雷大汗。

    这哑巴亏,托雷大汗是吃定了。

    “嗯。”

    叶首辅点点头,恢复如常。

    对锦衣卫的分析和情报,没有丝毫的质疑。

    这一幕。

    令沈指挥使不禁有些感慨,人的名,树的影,锦衣卫,终于得到了全国朝的认可。

    两百多年走来,不容易啊。

    “蒙元族对国朝,那八千万两纹银的赔款,陛下可曾说归处?”

    何阁老接过话茬,好奇道。

    依国朝之大,国库之充盈,八千万两纹银,也不是小数。

    尤其。

    是在军政分离后,在金银财货上,要分的更清楚。

    亲兄弟,明算账嘛。

    “陛下没有谈及赔款归处,只是对李自成大使进行赞许。”

    沈指挥使眼睛一亮,试图重新与内阁对谈判之事进行辩论,隐晦道。

    可惜。

    没人接话茬。

    “首辅大人,这八千万两纹银,内阁是否争取下?”

    何阁老看向叶首辅,询问意见道。

    赔款。

    以贡献角度来说,该归于军方。

    说到底。

    仗,是军方打的。

    没有军方,就没有这些金银。

    但是。

    国朝受到蒙元族数百年的进犯,因军方无能,损失无数,都是朝廷给擦的屁股。

    从情理角度来说,该归于朝廷。

    可争取。

    也可不争取。

    在这上面。

    内阁首辅的想法很重要。

    “陛下说过,军政分离后,凡是大事,双方互不干涉,蒙元族对国朝的赔款,是军方武力的体现,与朝廷无关,八千万两纹银,自当归于军方。”

    叶首辅伏案急笔,不疾不徐道:“不过,大元遗宝的发现,一,是与国使李自成有关,二,是与锦衣卫有关。

    国使,属朝廷秩序,锦衣卫,也属锦衣卫秩序。

    那么,大元遗宝,顺理成章归入朝廷。”

    芝麻。

    西瓜。

    叶首辅分的很清。

    以退为进。

    让出八千万两纹银赔款,换来大元遗宝,这买卖,啥时候都不亏。

    “嗯。”

    何阁老很是认同,连连点头。

    若是大元遗宝归入朝廷。

    这八千万两纹银的小钱,不要也罢!

    萧阁老在旁,瞅了瞅叶首辅,又瞅了瞅何阁老,忍不住咂了咂嘴。

    总觉得。

    这内阁没什么好人。

    一句话,不,一个字,都是算计。

    “沈指挥使,大元遗宝价值几何?”

    萧阁老对大元的事,研究较多,感兴趣道。

    说别的没用。

    谈钱!

    “大元遗宝,就在蒙元族二十位可汗的大皇陵中。”

    沈指挥使先表明宝藏所在,朗声道:“目前,锦衣卫仅清点了皇陵三分之一之地,其中珍宝价值,已逾十亿两纹银。

    以锦衣卫的估算,整个皇陵总价值,不会低于二十五亿两纹银。”

    面对内阁。

    沈指挥使就要放开许多,敢用“估算”的词汇。

    因为。

    到时候珍宝全清点出来,价值没这么高也无妨,最多,阁老们会失望而已。

    只是不是陛下失望,一切好说。

    “二十五亿两纹银啊。”

    萧阁老倒吸了口凉气,人有点僵,头皮有点发麻。

    以蒙元族铁木真等可汗,脚踏东西方的实力,拥有如此财富,也不是不能理解。

    “对了!”

    萧阁老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件宝物,身体一震,急声道:“在大元皇陵中,有没有找到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

    单从玉石价值来说,其实并不算高,一块和氏璧罢了

    但其特殊意义。

    尤其是对华夏人的意义,太大了。

    在秦朝统一六国以前。

    华夏最高的统治者是王。

    或者被称为天子,比如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等都是周天子。

    整个天下,被誉为九州,象征九州最高权力的,是九鼎。

    成语问鼎中原的出处,正是在此。

    而秦王嬴政。

    完成了前所未有的伟业,横扫六合,统一中原。

    自认为功绩超过了三皇五帝,于是,从中各取一个字,皇帝二字,由此诞生。

    因此。

    嬴政成为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而象征皇帝最高权力的,是传国玉玺。

    哪怕王朝破灭,皇位更迭,汉朝、晋朝、南北朝、隋朝,传国玉玺,亦如是也。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

    萧皇后带着携隋炀帝孙杨政道及传国玺遁入漠北。

    唐太宗李世民,在继位时,没有传国玉玺,就非常遗憾。

    所幸。

    在之后的时光里,从突厥萧皇后那,得到了传国玉玺。

    自那以后,李唐江山的正统性,再无人质疑。

    憾事,变成了幸事。

    岁月变迁。

    五代十国。

    后唐末帝李从珂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燔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

    纵宋一朝,无传国玉玺。

    而到元朝时。

    传国玉玺的消息又出现了,据说被元帝获得,但无人见过。

    时至今日。

    关于传国玉玺的下落有两种说法。

    一,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之时,玉玺便失踪。

    二,传国玺是在元顺帝手上再度失踪的,毕竟,大元皇室曾有玉玺之记录。

    可是。

    在开国元勋徐达率军攻入元大都,只找到一枚玉玺,是元成宗的。

    大元十一位皇帝,其余十位皇帝玉玺不见踪影,传国玉玺,更是未见。

    后来。

    国朝太祖皇帝登基时,没能找到传国玉玺,引以为一生三大憾事之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