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 第一百八十二章 衙内入京,秦淮八艳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翌日清早。

    沈指挥使的案头。

    摆放着最新得到的密报。

    随手拿起最上首的翻阅着。

    是关于叶首辅二代子、三代孙的内容。

    比较薄。

    可见叶首辅的子孙并不多。

    看完后。

    将其搁置起来,再度拿起一道密报。

    是关于方次辅二代子、三代孙的内容。

    明显厚实些。

    接下来。

    是刘阁老、何阁老和萧阁老的子孙密报。

    厚实程度大致相同。

    然后。

    是吏部尚书蔡复一、户部尚书叶成昌、礼部尚书徐光启、兵部尚书朱燮元、刑部尚书李长庚。

    密报厚实程度大小不一。

    厚如刑部尚书李长庚,有子六人,有孙九人。

    薄如户部尚书叶成昌,尚无子无孙,且亲属关系,与内阁首辅交叉,故而,只是寥寥几笔。

    最后。

    是军方的一些人物。

    军方最高统帅孙承宗、军方主将孙传庭,等数人。

    看完这些。

    沈指挥使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对密报进行汇总,然后进行分析。

    很显然。

    这些密报有共同属性,那就是朝廷重臣、军方将帅的嫡系亲属。

    搁在宋朝的时候,这些人有个响亮的称号,“衙内”。

    且,奉陛下的旨意,正举家搬到京城来。

    可以预见。

    等这些“衙内”们进京后,城内必然会热闹许多。

    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况人乎。

    优秀如叶家三代长孙叶临风,未来可期。

    不堪如叶家二代三子叶成昌,未来可欺。

    反正。

    形形色色的人儿,距离京城很久了,锦衣卫要提前做些准备。

    对某些特殊的二代和三代,进行标记和隐蔽观察。

    沈指挥使重新拿起叶家密报,对叶临风以朱笔标红。

    之所以没给叶家二代叶成章标红,倒不是因为其不够优秀,而是,短时间内没必要观察。

    沈指挥使前两天路过大理寺,进到里面瞅了瞅。

    案卷不见少。

    但是,凡大理寺的官员,各个身体消损,枯瘦如柴,眼圈极黑,眼睛往里凹陷及其厉害。

    怎么说呢。

    这样的情景,沈指挥使只在某些烟花柳巷见到过。

    原因很简单。

    熬夜太多,干的太多,又累又虚。

    沈指挥使对此,心中难免浮现出不忍之意。

    于是。

    请求陛下派来了数位太医,专门负责保障大理寺官员的身体状况。

    什么百年药材、什么人参、灵芝、何首乌,但凡国库有的,随意取用。

    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大理寺官员不能死。

    至少。

    在没有处理完过往十年案卷前,一个大理寺官员都不能死。

    在如此雄厚的药材基础上。

    太医院院使拍着胸脯保证,就是用百年人参给大理寺官员当饭吃,也会让其全部活到案卷理完,天地为之清朗的那一天。

    之后。

    沈指挥使就收到不少来自大理寺的“问候”,甚至,连大理寺卿叶成章专门写信来“感谢”。

    礼尚往来之下。

    沈指挥使依次回了问候和感谢,并表示锦衣卫会时刻关注诸位大人的身体,力求与太医院配合密切,圆满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

    当然。

    沈指挥使收到了更多的“感谢”和“问候”,洒然一笑,就束之高阁,不理了。

    以锦衣卫的各方推断,那浩如烟海的案卷,才减少了六分之一左右。

    顺利的话,想全部理完,需要三年。

    不顺利的话,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

    总而言之。

    叶成章那“小疯子”,在数年内,暂无搞事能力。

    再拿起方家密报。

    对方家二代的长子、三子,三代的次孙进行标红。

    在刘阁老家,对二代次子,三代长孙进行标红。

    何阁老家,二代长子,三代长孙进行标红。

    萧阁老,二代三子,三代长孙标红。

    等等。

    林林总总。

    对军政双方重臣将帅家中,数十人进行了标红。

    沈指挥使以统筹性目光来看,从各家为论述依据,长子、长孙的表现,是明显高于其他兄弟的。

    这可以理解。

    在华夏传统规矩中,嫡系长子长孙,大多是继承家业的存在。

    在教育上,会更加上心些,出败家子、混账玩意的可能性,总归是要小些。

    但这不绝对。

    就以叶家的叶成昌为例,即便是早些出生,是家族长子,很可能还是会废。

    说到底。

    分人!

    “既然都是人才,要不要给陛下上书,为诸位“衙内”们加些担子呢?”

    沈指挥使标完红,陷入沉思,呢喃道。

    实话说。

    被标红的“衙内”,能力都不错,担任一方县令、一郡太守,是绝对没问题的。

    目前的国朝,空前繁荣,一副欣欣向荣之景。

    实际上。

    因陛下的上不封顶屠戮,各级衙门缺官少员厉害,要求增补从没停过,仍然不够。

    尤其是新成立的北原省。

    从上到下。

    就没有不缺的官员。

    像这些优秀的“衙内”,就很适合前往北疆历练嘛。

    而且。

    只有这些优秀的人离开京城,那些顽劣的“衙内”们才能放开手脚搞事。

    锦衣卫的政绩,也能稳中有升。

    这样。

    优秀“衙内”有了官职、顽劣“衙内”能玩得开心,锦衣卫了有了政绩。

    三赢!

    越想。

    沈指挥使越觉得可行。

    大笔一挥为数十位“优秀”衙内写下荐文,派人送入宫中。

    未来可期!

    ……

    东暖阁。

    朱由检正对皇嫂送来的妃嫔遴选结果进行观看。

    董小宛、柳如是、陈圆圆、李香君、卞玉京、寇白门、顾横波、马湘兰等前世今生熟悉名字赫然在列。

    不用想,这就是曹督主辛辛苦苦寻觅的佳人们。

    在除夕夜中,因皇嫂的“误打误撞”,未能成功献美,但兜兜转转,这些人,终究是入了后宫中。

    不过。

    只能入妃嫔之列,与皇后、贵妃无缘。

    这份名单,不到五十人。

    另有份名单。

    有皇嫂的尚仪女官上官海棠、阁老之女何淑言、尚书之女蔡亦菡、元帅之女孙南乔。

    百姓之女,林芷溪、萧暮雪、王琉婉、方颜陌。

    将从这些女子中,遴选出一位皇后和两位贵妃,没被选的,则归入妃嫔……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