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清山变 > 第61节 风起云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61节

    风起云涌

    正月十八开衙之后,各省奏报纷至沓来,两湖所属、江浙一带、山东直隶各省纷纷上书朝廷,请求仿照两江故事,在省内开始分定界址,修建铁路,特别是湖南巡抚龚裕,在折子中说,“臣捧读主子咸丰七年九月十二日于江宁城中所颁上谕,痛悔之下,更深悟己非。铁路大工利国利民,实为功在当代,利于后世之善政。臣虽愚钝,亦倾慕上古圣人‘见贤思齐’之益,湘省、两江方域虽殊,人情不远。比户皆有世业,毋庸更为筹划。臣公务闲暇。长思上报君恩,请君父俯准微臣所请,并训示施行。则天下幸甚,湘省百姓幸甚矣。”

    其他各省的折子大同小异,也皆是希望朝廷允准,在省内修建铁路工程的,军机处奏报到御前,皇帝特意把户部二堂并总署衙门属员都叫到了养心殿中,“阎敬铭,你是户部尚书,从咸丰四年至七年铁路竣工,户部共支出多少工程款银?”

    “回皇上话,铁路工程,立时三年方始告竣,其中种种花费,总计费银一千六百九十六万三千三百零七两整。其中户部拨款九百四十九万零四十八两七钱六分。剩余之数,为两江藩库并各省捐资而成。”

    柏?静听阎敬铭说完,立刻跪倒奏答:“皇上,奴才以为,一条三百余公里长的铁路,用时四年,耗资千万!这还是江宁至上海,道路整齐,地势平缓之区,湖南、湖北山脉纵横,修建铁路,更是苦难重重。故而奴才想,不如驳回龚裕所请,改为在直隶、山东之地施行铁路大工,一来可使该省之地纵横贯通,二来,也可大批收容兵制汰撤的弁伍之人。是为一举两得之法。”

    皇帝不置可否,“你们呢?你们议一议,认为柏?的话怎么样?”

    奕?碰头答说,“皇上,臣弟以为,事缓则圆。铁路大工一旦动兴,则承建各省,定然是一派蒸腾之景。而山东、直隶之地的文武百官,全无兴工经验,便是征调民夫,亦费力伤时。故而臣弟想,不如将各省奏报,逐一发还,等到时机成熟,再做研判,岂不是更合乎天理人心?”

    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陈奏御前,皇帝丝毫不觉得难以取舍,倒似乎很感兴趣似的,“嗯,老六是持与柏?相反的观点,还有谁?有什么与之不同的意见吗?”

    肃顺张张嘴巴,想说什么,又咽了回去。柏?和奕?都是心中恨妒皆有的朝中大员。奕?不用说,他身为皇帝的弟弟,累受提拔,如今更是领军机大臣,名副其实的朝中首辅,肃顺虽自问圣眷不衰,却也是比不过的。

    而柏?,大年初一在翁府相会,他还做了一首诗讥讽自己——肃顺虽不懂诗,但门下数子,自然深喻,听他回府之后复述了一遍,给他解释:这是拿他比作唐玄宗时代的杨国忠——有了这样一遭,朝物之间,彼此更相凿枘,肃顺心中记恨,总想找个什么机会,狠狠地报复他一番,只不过未有缘由,隐而不发罢了

    旁人不说话,皇帝主动点将,“翁心存,两江之地是你桑梓所在,铁路同行之后,可有什么家书往来吗?于铁路怎么看?”

    皇帝问到,翁心存不能不说话了,“回皇上,臣上年有幸随扈江南,又蒙皇上恩旨,回乡探访,其间与桑梓畅谈良久之下,皆言,铁路一物,虽平生仅见,然体如巨龙,蜿蜒不绝,更全不需用人力,拖曳之际,轰鸣大作——百姓以为怪物。但等通行之后,百姓切身体会,深有所悟,以为朝廷拨重金修建铁路,使往来行商坐贩,升斗小民再不复往日雨雪载途之苦,虽乘车花费不菲,但思及朝廷所花重金,造福于民,百姓也就心甘情愿了。”

    “你们有谁知道,新铺设而成通车的火车,多少钱乘坐一次?”

    “回皇上话,车票每人限价三两五钱。”阎敬铭心算极快,“每趟共计载客六百五十人,每天四列,便是九千一百两整。朝廷所花费的银子,用不到三年,即可全数收回——在此之后,每日、每年所得,就俱是赚头了。”,该怎么办,是不是按照崇实折子中提及的办法来行,还是另有谋划,军机处这几天拿出一个办法来,朕等着要。”

    奕?心中打鼓,崇实是很得皇上宠信的近人,而且腹有锦绣,不比肃顺那样的不学无术,上一份整顿苗徭的折子,不用问,定是有居为奇货的心思,一旦折子中有太多过激言行,自己可要认真对待了。一边思考着,口中答应一声,“是。”想想觉得不妥,又加了一句,“崇白水乃族中大才,更在皇上身边经圣上调教多年,此番新硎初发,其锋可知——原折臣弟虽尚未见到,但亦可想见其中颜色了

    “他终究是年轻人,有时候会有想当然的心思,诉诸笔端,难免荒唐。奕?不提,柏?、翁心存、孙瑞珍和曾国藩几个都是他的师长辈,于他奏折中不妥之处,不必隐晦,针砭一番,也是顺乎君子爱人以德的本意嘛!”

    看众人诺诺的应了,皇帝一笑,又说起了铁路修建的话题,“铁路之法,天朝数年来即或有了一些经验之谈,很多事,却不是我们自己能够做到的,便如同铁轨、路基、机车、车厢等物,到现在为止,仍是要靠从国外购买。”

    “是,此事是臣等的疏忽。江宁钢铁厂初初建成,尚不具生产能力,都是臣等和地方上督导不力,以致上……”

    皇帝抢着说道,“朕不是要怪罪你们,你们也看见了,各省督抚纷纷上折子,请求在省内修建铁路,今后这样的事情怕是越来越多,还怕日后铁厂建成开工之后,没有用武之地吗?朕要说的,也不是这件事。”

    他说,“咸丰二年的时候,朕移驾热河,有一次宫外冶游……”当众承认荒唐事,即便是天子,也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

    登基八年来,年近三十的皇帝越加的威势凌人,羞涩的一笑,让人生出难得的亲近之心,肃顺立刻碰头答说,“皇上身居九重,挂念天下万民,奴才倒以为,道光三十年,皇上临御乾清宫,所言:‘……整天呆在这内院之中,于民间之事全无了解……必成如晋惠帝那般的昏君’之语,方才是皇上每每出外探访的圣意!与前明朱厚照那般毫无心肝,甚至不知身为帝皇的本务为何不可同日而语的。”

    奕?几个心中同时大骂!居然能够给皇上出宫冶游找一个依据?真亏了他在这一会儿的功夫是怎么想到这番奏答的?

    皇帝终究不是昏君,虽然肃顺的话说得他心中很感慰贴,倒也不至就拿他的话当了真,“有一次带着崇实和翁同?两个出宫,闲谈的时候说起铁路建设之事,当时朕说,铁路技术,并非什么不传之秘。英国人有,美国人、德国人、法国人,甚至是丹麦国,也大有通晓之人。今天朕想说的,仍是一样。铁路之工,多和英法两国之外的夷国商讨,借助旁的国家的技术和人力,做我天朝自己的大事,没有必要只靠着英国人!”

    君臣几个说了几句话,奕?忽然想起一件事来,“皇上,臣弟和总署衙门年前所上的《两国战事休止,战俘对待办法》的折子……”

    “朕还在看,再过几天吧。朕再和你们详议。”

    ************************

    众人跪安而出,六福、惊羽、进到殿中,小小声的吩咐太监把地上的拜垫逐一收好,两个人轻手轻脚的到了暖阁前,皇帝背对着他们,正盘膝坐在炕上,口中念念有词的说些什么,“不行啊,记不来了呢!”话间叹息不绝,似乎在忧烦什么似的。

    惊羽小心翼翼的进到暖阁中,躬身行礼,“皇上,可是要什么奴才伺候的吗?”

    “这和你们没有关系,有些事,朕记不清了,哦,没什么,没什么。”

    看皇帝颜色有些慌乱,二人不敢多问,“若是主子要查阅什么,不如交代给奴才?”

    “这件事,不是你们这些人能够懂的,还是朕自己来吧。”(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