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明末大寨主 > 第四百三十二章 自古君主如美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翌日,当清晨的第一抹阳光洒在楚行的脸上的时候,孙元化看向楚行的眼神,有些怪怪的。

    古人常以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这种情况,孙元化从大明朝堂和大乾君主身上分别得以印证。

    之前在燕京,面见圣上的时候,朝堂之上给自己的感觉便是善鸟香草不乏其众,可恶禽臭物者甚多。

    至于崇祯皇帝,给孙元化的感觉,更像是一个知道自己病了,但是却自信自己能够治好自己病症的啥都不懂的莽撞年轻人。

    在孙元化看来,崇祯的一切操作都太急了。

    一登基,就开始大规模的降职、罢免、外放、辞退官员,然后大规模的清理阉党,试图掌握朝堂的局势。

    而最近鞑子破关,崇祯又磨刀霍霍的处置东林党。

    自古以来就没有这样做皇帝的,哪有那么心急的,古人常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将偌大个帝国,交给这么一个自负的年轻人,真的将大明这个老裆扯得不轻。

    就拿孙元化自己来说,在他看来,崇祯提拔的那些官员,不论年迈的,还是年少的,统一就天天知道放炮,甚至出现了,告诫崇祯,你提高自我道德修养,大明的朝堂就会蒸蒸日山的匪夷所思的言论。

    在孙元化这个科学家看来,这帮人还不如阉党呢。

    不怪孙元化这个游走于权利外围的封疆大吏多想,实在是朝堂之上,大明君臣的操作迷之又迷。

    崇祯登基,处理阉党,打压自己身边儿的狗腿子,大明的文官集体欢呼。

    然后,崇祯二年,又开始大肆搞厂卫,东厂和锦衣卫的地位提高,京城到处都是厂卫。

    后来,崇祯觉得武将不可信,又开始派太监染指军队,监军权利大肆提升。

    听恩师说,现在皇帝陛下,已经不放心文臣到了极点,又准备派太监去理财,准备派户工总理去执掌财务。

    真的是将国家大事当做儿戏,朝令夕改也没他这么改的。

    在孙元化看来,文官里面蛀虫多,但是他们起码在乎脸面,稍微还收敛点。

    那帮子太监,才是真的不是东西,别看朝堂上,国库收不到银子,可是一众太监狗腿子,确实赚的盆满钵满。

    在孙元化看来,这真的是亡国之道。

    就算是大明的将士再怎么能打,臣子们再怎么忠贞,朝堂上下,再被崇祯这个新君折腾下去,估计也顶不了多久。

    相比之下,楚行这个反贼头子呢?

    就没见过他这么爱民如子的君主,昨夜非要跟自己拼刺刀,美其名曰帮自己恢复身体,其实孙元化心里很清楚,这厮是想跟自己偷师。

    变着法的问自己从恩师徐光启那里学来的农垦之道,就想着将恩师的救民之法传下去

    听说,这个“昏君”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在青州府旁边儿的尧山之下,修建了大量的温室,种植了大量的蘑菇。

    今年民间粮食产量低,这些蘑菇不知道救活了多少百姓。

    这还不算,听闻自己曾经在孙承宗手下做事,便没完没了的学习兵书战策,还总是问自己能不能联系茅元仪。

    这么一个善于学习,爱民如子的“君主”,让自己这个俘虏感觉到深深的畏惧。

    当然,除却畏惧之外,便还有浓浓的欣赏之意。

    这个年轻人,掌握着莫大的权利,却能戒骄戒躁,戒淫戒色。

    而且,还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力量,可以作为中枢去维持王国的运转。

    这跟崇祯这位新君完全不一样,在孙元化看来,崇祯的年纪也不大,但是已经是满头白发了。

    最让孙元化感慨的是,楚行这个叛军之主的礼贤下士之道。

    他并不是简单的施恩与你,也不是给你滔滔不绝的讲大道理。

    而是寻找时间,跟你纠缠在一起,源源不断的向你展示他作为君主的个人魅力终的结果是啥,让楚行的内心跟猫爪一样痛苦。

    楚行又命人唤来了十几个老农,跟他们商议了一番昨夜自己所学的可行性,转眼间就到了中午。

    楚行说完自己的思路,也就是徐光启的思路之后,一群老农跪在地上,直呼楚行是神农在世,搞得楚行都有些脸红了。

    又跟一帮老农一起吃了午饭,楚行这才空了空脑子,将军机们送来的文件逐步看了一遍。

    这些报告有些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有些却也是军国大事!

    如今的大乾王朝已经不是当初只有几百人的山寨,规模大了后,同样一件事往往就会变得性质不一样。

    比如说眼前这一份礼部呈送上来的关于开设国子监的的报告,如果是一年以前,楚行都懒得看,你们爱怎么搞怎么搞,反正搞来搞去也就那样。

    但是现在却是不一样了!

    这国子监的开设乃是目前大乾王朝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不能轻视!

    目前大乾王朝里,开设有四个正规的学堂,分别有大都督府直属的武学堂,这是专门培养低级军官的。

    还有同样是大都督府主办,但是却是嫡属于楚行亲自管理的讲武堂,这是专门培养中级军官的。

    此外还有礼部教育司开设的‘文学堂’‘工学堂’这两个学堂。

    文学堂主要是负责少年的启蒙教育,以培养低级官员为主,学习的课程主要是各种文科内容,传统的四书五经,算学,历史、天文地理等。

    而工学堂,虽然说是礼部教育司所开设,但实际上是由工部那边主导负责,主要是为了培养工部所需要的各种技术人员,所学习的课程大多是一些理科的课程,包括算学、天文地理、机械物理、化学之类的。

    而这些学堂的主要课程乃至教材,很多都是楚行亲自编订甚至写出来的。当然,此处还得感谢一众大佬的支持。

    比如说,带着大量典籍进入大明的利玛窦,还有勤勤恳恳,在政务繁忙之余,还愿意从事翻译工作的徐光启,楚行花费大价钱,将这些东西从燕京买来,然后整理成册,供学子们学习。

    甚至,楚行已经安排学子,准备派遣部分能够学得懂粗浅外语的少年郎,乘船远洋,让他们去西方“留学”。

    当然,大乾留学的目的并不纯粹是为了学习西方正在革新的技术,还负担着为大乾搜集西方情报的重任。

    毕竟楚行的终极梦想是星辰和大海,不早早布局海外怎么成。

    大乾救民会海外支部,必须在现在就建立起来,等到楚行一统东方之后,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的去看世界。

    咳咳,有些远了,还是说大乾眼下的教育。

    虽然说,有西学东渐为基础,有一群大明的开明士大夫作为支撑,可是楚行还是花费了很大的心里,才靠自己那仅剩不多的知识,将数学、物理、化学等内容完善好。

    上述的四个学堂,军方的两个学堂先不去提,这个和礼部那边没什么关系,但是文学堂和工学堂就和礼部关系比较大了

    礼部的教育司,比如说最近一直都在和工部那边争夺工学堂的实际主导权!

    因为礼部,才是大乾王朝里唯一负责教育的机构,不管是开办学堂还是科举,都是礼部的事,工部在工学堂插了一手,就让礼部那边的人有些不满意。

    所以最近礼部的人最近准备折腾出一个国子监来,准备把文学堂和工学堂合并到国子监,直接归属礼部管理,把工部的那些人踢出去。

    楚行身为大乾王朝的大王,自然是知道下面的人也是在争权夺利,不过他还是支持国子监的成立的。

    如今大乾王朝里的读书人少,而且能够教授除了四书五经内容的老师就更少了,这分摊到四个学堂里是严重不够用。

    如果能够合并的话,也能够集中师资力量!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