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明末大寨主 > 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乾商法典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大乾自从东镇庙开始,楚行与楚冯氏穷尽典籍,不知道废了多少心力,可不是为了去读简单的帝王将相的故事那么简单

    楚行真正的意图,是去学习一个帝国是如何从无到有,是如何一步步建成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楚行发觉,史书之中有一点极其重要,且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的,便是各项制度的建设。

    古人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救民军,永远是一群贼寇。

    汉王约法三章进入咸阳,大军所到之处与百姓秋毫无犯,不仅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同样萧何入关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先前的律法典籍收入囊中,使其成为后来大汉建立的基础和典范,并延续千年。

    这里的约法三章也好,大汉建立律法制度也罢,都是一种制度建设。

    而彼时,大乾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这片陈腐的土地上,开放出极其灿烂的花朵,肯定不是一味摒弃明朝的制度,而是在明朝的基础上,吸取养分,推陈出新。

    楚行从未小瞧我华夏的智慧,至于科举制度的建设便是极其突出的例子。

    经过研究,楚行越发觉得科举制度的伟大,每当新的王朝建立,通过科举制度,可以拉取一大片寒门士子,使其走入庙堂为自己所用。

    从政治上,可以进一步打击腐朽的士族,扩大新王朝的统治基础。

    此外,为官的理念深入人心,而借助科举制度,可以推进教育事业的推进,推广自己的施政理念,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工具。

    一个封建王朝开办科举,这几乎就是一个王朝走向稳固的标志,同时这些新科士子加入大乾王朝,背后就是数百个乃至数千上万个这个时代里的社会骨干家庭上了大乾王朝的这架马车。

    这年头,一个学子从来都不是他单独一个人的,他们背后会有着师友、宗族乡亲。

    一个新科士子在扬州这种地方,自然是不算什么,因为这个地方和北边的京师一样,现在是官员满大街都是,但是这一个新科士子在当地却是通常都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别说是已经有了中进士的士子了,即便是一个举人,在当地也拥有极大的影响力,乃是地方上的士绅骨干力量!

    只要大乾王朝多办几次科举,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加入进来,到时候,江南的精英阶层,不敢说全部,但是大部分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加入大乾王朝这个体系,成为明王朝的敌人!

    这也是楚行支持开办科举,甚至捏着鼻子录用那些只会八股文章的读书人的缘故。

    这表面上是为了人才,但实际上还是为了拉拢各地的精英阶层!

    大乾王朝自从建立以来,一直都是走在精英阶层的对立面,尤其是在税收方面,所采取的‘士绅一体纳税、商税、农业税’这三大税种,几乎是严重打压了当地的精英阶层,并不断的激起他们或明或暗的反抗。

    崇祯三年里,被大乾王朝抄家灭族的不知凡几,镇压的武装抗税也是多如牛毛,杀的那叫一个人头滚滚,而且杀的大多都是地主、大商人为代表的精英士绅阶层。

    但是治理天下,也不能一味的靠杀,都把人杀光了他楚行治理谁去啊?

    甚至很多时候,在楚行攻城略地的时候,自己身边儿人也在迅速腐化,堕落为士绅阶层,他莫非也一股脑将一起造反的兄弟伙全都杀了不成?

    所以科举,是楚行,也是大乾王朝用来和士绅阶层缓和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

    这些士绅阶层最在乎的是什么,其实不是土地也不是赚钱,而是当官!

    数千年来,华夏大地里的精英阶层,最在乎的还是当官!

    没办法,数千年来所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不是那么容易被扭转过来的。

    楚行现在玩的手段,就是一方面强行推行各种新政策,并为此大杀特杀,而另外一方面,也是给予了那些服从大乾王朝统治的士绅阶层一个进身之阶,通俗一点来形容就是一手大棒一手糖果。

    崇祯四年的科举落下帷幕后,楚行指示今年也要开始准备明年的科举了!

    是的没错,楚行是最近几年里,每一年都办一次的科举,这一方面是为了拉拢精英阶层,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缓解人才的匮乏。

    哪怕是楚行心中的人才,乃是童子军里的学生,或者是国子监里的学生,但是偌大一个帝国,需要的官员可不是几百几千人,而是成千成万呢,现在大乾王朝的统治区越拉越大,对官员的需求数量也是越来越大。

    尤其是大乾王朝的政权可是直接下乡的,没有和明王朝一样,只建立到县一级,一个县才那么一丁点的官员而已,大乾王朝里的官员比例是比较大的。

    而且大乾王朝里是没有吏这种说法的,但凡是吃皇粮的,都有着官身,哪怕是最低级的科员或者是巡警,也都是有着从九品的官身!

    这也是让不少人都误会大乾王朝官员众多,但实际上,并不存在这种事实,因为大乾王朝实际上是和明王朝的官、吏合二为一了。

    虽然和明王朝时期对比会增加人员薪资的开支,但是增加的并不多,因为明王朝的这些人虽然不从朝廷里拿钱,但依旧是需要拿工资的啊,工资那里来呢,还不是从民脂民膏里来。

    而现在大乾王朝实施严厉的税收制度,并实施国税以及地税分离的制度,地方上的官员们的薪资,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地方财政自行承担的贸许可证后,我们的船队就能够没有障碍的出入苏州和扬州这两个通商港口!”

    “这样的话,和以往倒是变动不大!”

    底下人说着这些的时候,蔺家家主蔺华盖也是正在沉思着,他们蔺家乃是标准的士绅家庭,家中以书香门第自诩,家中也是有着众多的读书人,他蔺华盖自己就是一个明王朝的举人,他的幼子也是明朝的秀才,拥有田地数千亩之多。

    同时蔺家还拥有大量的商铺以及一支远海船队。

    也就是说,蔺家其实还是一家海商,麾下拥有五条大海船,来往于南洋各地。

    伪乾崛起后攻占了苏州,蔺家自然也是进行了风险的摊薄,他的长子已经是被他打发走了,同时带走的还有一部分族人以及大量的钱财,在大明的地盘置地。

    不过他自己却是留在了苏州继续坐镇,毕竟他蔺家的根基是在苏州,离开了苏州,他蔺家的资产瞬间就能够缩水十之八九。

    万幸的是,伪乾贼军攻克了苏州后,并没有为难城内的士绅,只要老老实实做生意过日子,缴纳税收,那么基本不会受到太大的威胁,只是一开始觉得这大乾的税收多了些,不仅仅田亩要全部缴纳税收,商税也是极重。

    但是缴纳了税收后,蔺家却是发现,他们在大乾治下从商,盈利非但没有比以往少,而且还增加了不少。

    因为税收虽然交的多了,但是却不用为了拉拢关系到处打点,也没有缴纳乱七八糟的苛捐杂税,而且大乾王朝大开海贸,对海贸非但不禁制,反而是大力支持。

    这样一来,过去半年里,蔺家的商行是日进斗金啊!

    现在,蔺家也是准备大干一场,连新船都已经是订购了两艘,甚至为了筹集购置货物的资金,连家中原有的田地都是出售了一批。

    反正现在这些田地也要交税了,而且出产也没有多少,区区田产的收入和海贸比起来,那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准备大干一场的蔺家,自然是无比关心现在苏州府的新主人,大乾王朝对待商业事务的政策动向了。

    大乾商法典刚颁发呢,他们就是直接抄录了一份,然后进行钻研。

    而看过之后,虽然觉得以后从商限制甚多,但是只要办理了各项的许可文书,照章纳税,比以往甚至还要更加的方便。

    至于纳税,别说是这商法典已经出来了,就算是没有出来的时候,蔺家也没有那个胆子偷税漏税啊!

    过去一年里,他蔺华盖可是看到了太多想要偷税漏税的人家最后落得被抄家灭族的下场!

    在大乾王朝治下,有两件事是不能干的,第一个是造反,第二个就是偷税漏税!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造反这种事和他们其实没啥关系,所以相对来说,偷税漏税和他们的关系更大,他们的感触也更深。

    因此某种程度上来说,在大乾治下,不能干的事只有一件:偷税漏税!

    大乾王朝的税务稽查队,那可不是好惹的,让他们抓住了偷税漏税的把柄,那可不仅仅是罚款了事,而是会家破人亡的。

    以前大家都说抄家的县令,灭族的知府,但是现在?

    抄家灭族的都是税务大队!

    当然了,即便是如此严苛的税务制度,也是有人会铤而走险想要偷税漏税的,对此税务大队也是毫不手软,发现一起就是抄家一起。

    蔺家,他们走正途赚的钱就不少了,而且他蔺华盖为人谨慎,自然是不会干这些事。

    如今这苏州的天已经不一样了,直接上下打点就能够捞上众多好处的事已经是没有了,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你送出去打点的钱,那些当官的收了,但是一转身就和你翻脸,然后抄家灭族。

    用众多士绅的话来说就是:这些伪乾官员,太不要脸了!

    前脚收贿赂,后脚就抄家,这是税务大队所带起来的风潮,后来楚行干脆很体贴的下了一道非正式的口谕:但凡是受贿的官员,如果主动上报,受贿所得只需要上缴国库一半,剩下的一半即可作为官员合法所得,同时记功,升迁优先考虑。大风小说

    所以对于大乾王朝的官员们来说,如果他蔺华盖给他们送去了一万两银子,他们会很高兴的收下,然后主动上报,并把蔺华盖抄家灭族,这一万两银子里的五千两瞬间就会变成朝廷承认的合法收入,同时还能立下一个大功劳,这种好事到那找去!

    这也就是说,在大乾王朝,官员的受贿所得,只要主动上报,那是合法收入!

    因此现在的大乾官员们,是巴不得有官员来向他们行贿,这样升官发财一举两得!

    可惜的是,傻乎乎的冤大头以前还有不少,现在却已经是没有几个了,蔺华盖自然是不傻,他宁愿交重税也不向那些该死的伪乾官员行贿。

    现在的蔺华盖就希望老老实实的做生意,趁着现在的大乾王朝开放海禁,支持商贸的情况下,购入多几艘的海船,然后跑多几趟南洋,赚取更多的银子。

    毕竟现在谁也不知道以后大乾王朝的政策会不会,而且大乾王朝还能够维持多久,啥时候会被明王朝灭掉也不知道,所以蔺华盖是希望趁着这个时间狠赚一波,至于以后,哪怕是政策变了,大乾已经灭亡了,但是赚进口袋的银子却还是他蔺家的。

    当即他就是对下头的几个掌柜道:“你们再详细的议论,然后去官府那边注册,务必要把海贸许可证给办下来!”

    下头的几个掌柜们自然是应声称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