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永乐大帝:好圣孙可旺三代 > 第226章 务农是门学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棣点点头:“为君者怎可教子民困毙于饥馑!”

    朱瞻基不失时宜的介绍到:“可魏国公回程之中,也看到了许多庄户人家,把田土操持整洁细致,还能根据农时,轮作更迭,不但足够一家人食用,还能向外售卖,一年下来,也能有所富余。对了,他还见过一家老人,喂养的家畜肉禽,个个膘肥体壮,老人快到古稀之年,天天还能吃到肉,那气色更比寻常人家要好。”

    朱棣想了想,说道:“朕明白了,你是说,若是有办法,把这些耕作养畜、种桑养蚕的行家里手的那些本事,全部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再推行各处,便能让我大明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吗?那好办,编制一本农书便可以了。”

    “皇爷爷圣明,正是如此。但要让大明人人吃上饱饭,光凭这些可不够。”朱瞻基对朱棣的想法表示肯定,但他所要做的不止如此。

    “嗯,那还需要什么?”朱棣问道。

    “孙儿想,编制农书不是不行,但那些贫苦百姓,大字不识几个,编制了农书,他们又有几个能看懂呢?何况,我大明万里疆土,南北东西,田土水质气候各不相同,若只是按照农书上来劳作,不就成了刻舟求剑了吗。所以要想搞好农学,必先建立农学院,再让这农学院学成的学生到各县就任那护农的官吏,到那田间地头,去指导耕作养殖,比之只让农户读那晦涩之书,要好的多。”朱瞻基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了一下,和盘托出。

    “为了这等事,就建一所官学,是不是麻烦了些。朕直接去找些种地的行家里手,任成那县里专门的官职,不就行了。”朱棣还是觉得为了种地大费周章,是不是有些过分了。

    “皇爷爷,您别小瞧了这种地的学问啊。”朱瞻基连忙解释道:“这东西看着简单,但还有很多高深道理,就藏在其中呢。”

    “你说说看。”

    “皇爷爷,您还记得北平的土地是什么颜色的吗?”朱瞻基决定用实例来引导自己的爷爷。

    “是黄色的,就是一般的土的颜色嘛。”朱棣自信满满的答道。

    “那皇爷爷记得谷王殿下封国的土地是什么颜色的吗?”朱瞻基又问道。

    “这。。。”朱棣眯起了眼睛。谷王朱穗自从打开金川门迎接了他之后,被他改封到了长沙,可这地方太过于偏僻,自己还没去过。但是仔细一想,朱穗好像在给自己的信里面提到过,抱怨长沙这地方都是红土地,什么都种不出来的事儿,这封信他还拿给朱瞻基看过。

    “瞻基,朕记得长沙应该是红色的土质吧。”

    “皇爷爷圣明。”朱瞻基高兴的说,紧接着说到:“这黄土在北平、河南、山东都有,种植何物都能生长,尤其是豆麦蔬菜,故而皇爷爷粮草丰盈,才能靖难成功。”

    “那你说说,老十九哪里的地又怎样了?”朱棣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儿。

    “谷王殿下那里,却是红壤。用作种粮,却是大大不如黄土。”朱瞻基回答道。

    朱棣回想,湖广布政使递上来的折子里面,好像确实提到了红壤不适宜种植粮食,太过于粘密。

    “可这红壤种那茶麻橙橘棕,却是最为适合,品质也是远远盖过他处。皇爷爷可以想想,宫内这些的贡品,是不是都出于湘赣闽越之地?”朱瞻基一步步引导着朱棣。

    “的确是,这几处产的茶自是与别处不同,朕很喜欢。”朱棣回想起来,还真的就是朱瞻基说的那回事儿。

    “皇爷爷,您想啊,大明可不止只有这黄土和红壤,还有辽东那边的黑土呢?那可是上好的田土啊。还有四川云南那边的紫土,种植的特产又有不同,怎可混为一谈?”

    朱棣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朱瞻基又道:“我大明疆域,何止千万里?除了田土的颜色各异,各地山川、河流、气候、植被、物产也是各不相同,岂有一本农书可以囊括?那些庄家把式,若让他们亲自下田,尚且可行。但若是要把这种田养畜、采桑渔猎的本事化作言语学问,教授于人,恐怕是比困了他们手脚还要难受。故而要有专门之人,将此等学识汇集成一门实学,好叫天下人得知,更是还要分渔、猎、畜、禽、粮、蔬、果等等多个列目,分别修研,足以让我大明博物产出冠绝天天下,丰饶富庶。”

    “真的有这成效?”朱棣心中被说动了一丝。

    朱瞻基挺起自己的小身板,傲然答道:“孙儿保证,定有成效!”

    朱棣笑着刮了刮朱瞻基的小鼻子,笑着说:“那你让朕怎么去说服乾清宫里站着的那群老顽固呢?”

    朱瞻基摸了摸自己的脑袋,凑到朱棣的耳朵旁边,悄悄的说:“孙儿有个办法。。。。”

    听了朱瞻基的办法,朱棣捋了捋胡须,笑着说道:“好,就照着你说的试试。不过你刚才说的那个什么花圃,朕很感兴趣,这个事儿你要赶紧给你爹去说,盯着他让他办好,就说是朕说的。”

    朱瞻基低头深深行了个礼:“孙儿领命!”

    月光下,爷孙俩的身影活泼灵动,时不时还传来朱棣的声音:“孙儿,再给爷爷讲讲你刚才说的那个稻子和养牛的的事情,爷爷爱听。。。”

    。。。

    四川,夔州府,瞿塘卫辖区一个叫做大溪塘的地方,一个满脸都是络腮胡子的大汉正在焦急的在一间破旧的茅屋内等待着什么。

    忽然,天边的晚霞中,一只灰翎蓝羽的信鸽扑扇着翅膀,奋力朝着茅屋飞来。

    那大汉兴奋的吐掉嘴里嚼着的草棍,一脚踢醒了旁边酣睡的圆脸胖子:“醒醒,还他妈的睡呢?消息来了!”

    那胖子满脸的睡眼惺忪,睁着呆滞的眼神问道:“谁?谁来了?”

    大汉一脸鄙夷:“谁来了,陛下来了呗,憨货。”

    胖子还是面无表情,仿佛在把大汉说的每一个字反复咀嚼一般。过了片刻,才忽然如同突然醒悟了一般,兴奋的喊道:“你说是陛下来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