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永乐大帝:好圣孙可旺三代 > 第227章 春天的构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大汉点了点头:“定下来了,陛下他们肯定要从这条路走。”

    圆脸胖子一脸兴奋:“那咱们什么时候动手?”

    “再等等,学士那边还没有指示,看来是那边还没有出昆明城。”大汉摸了摸脸上的络腮胡,望着天边的火烧云笑了笑。

    “这次若是把陛下救出来,咱们要去哪里?这云南算是不能待了,京城那厮让自己的儿子去做镇南将军,摆明了是要断了我们的后路。”胖子不无担心地说道。

    大汉摇了摇头,说道:“放心,学士那边肯定会有办法的,我们只管做好我们要做的事情就行了,剩下的不是我们要操心的。”说罢看了一眼胖子,忽然抬起脚来,朝着他的屁股上狠狠来了一脚,随后开口骂道:“你他娘的咸吃萝卜淡操心干什么,还不赶快去把兄弟们叫起来,准备兵刃家伙,陛下来了,你奶奶的光着屁股去救驾吗?”

    胖子吃痛,赶忙站起身来,一边揉着屁股一边慢慢的往外走,嘴里还小声嘟囔着:“这不是还没出来吗,这么着急去弄兵器,难道是想让官府早点发现我们不成?”

    虽是小声说的,却一字不落的传到了大汉的耳朵里,让他登时火冒三丈,小跑几步追上了胖子,又是一脚踹了过去:“你个就知道吃睡的憨货,口中兀自说什么屁话?我看你是不想活了吧,要真有这个心思,爷现在就遂了你的愿!”

    “哎呦。。疼啊。别打了,我去,我去还不成啊?”胖子平白又挨了一脚,此刻更是疼痛难忍,但看看大汉那阴冷的脸色,自恃打不过他,只得忍气吞声的往外走,一边走一边腹诽:“官大一级压死人啊,等什么时候胖爷救了陛下,升了官,也踹你几脚过过瘾!”

    二人由房中出来,放着大路不走,却是快走几步,从茅屋旁边的一条暗道钻进了树林当中,身影很快消失在了半山腰中。

    却说沐晟等人被朱棣留在京城,愣是呆了一个多月之久,在此期间,朱棣经常把沐晟召入宫内,与他面谈国事。还举办了几场家宴,让徐皇后、朱高炽、朱高煦等皇室成员也陪着沐晟兄弟几人共叙了几次亲戚情谊。更是有意无意透露出自己有意要给沐晟加太傅衔,把个沐晟感动的无以复加,恨不得马上赶回云南,把那些土司酋长什么的吊打一顿,再为大明拓地千里不行。

    沐晟临走之时,朱棣又大手一挥,赏赐了大批金银珠宝。当天更是带着朱瞻基亲自登上了正阳门的城楼,亲自为沐晟送行,直到沐晟他们的车驾消失在了南边的地平线上,这才牵着朱瞻基从城楼上下来准备回宫。

    回去的路上,朱棣突然问朱瞻基:“大孙儿,你说爷爷这次对待他沐家这般,值也不值?”

    朱瞻基想了想:“皇爷爷此次对沐家恩宠至致,看似不值,实则获利匪浅。一是换来了大明西南疆土未来无忧,不用担心缅甸、暹罗、泥婆罗之流犯我边疆,便可以腾出手来,专心对付北面的鞑靼和瓦剌。二是自这次西平候回到云南始,建文在云南的基础可以说被皇爷爷彻底摧毁,从此再无容身之地,皇爷爷亦是去了一个心头大患。”

    朱棣赞赏的点了点头,笑道:“你小子真是和朕像是一个肠子里爬出来的,这满朝文武,个个都在朕耳边说,朕这一下子就送出去了一个公主、一个皇子,对沐家的恩宠过盛,唯恐把他们的胃口撑大了,到时候又成了第二个安禄山。除了你爹,就剩下你能看出来朕的真是用意。看来朕这平时是没白疼你啊。”

    “皇爷爷教导的极是,孙儿只不过是和皇爷爷朝夕相伴,有些时候便凑巧能和皇爷爷想到一起去了。”朱瞻基摸了摸自己的头,笑着回答道。

    “嗯。。。你还挺谦虚。那爷爷再问问你,这开春了,朕又该忙什么事儿了?”朱棣笑呵呵的问道。

    朱瞻基不假思索的答道:“皇爷爷是想要去试试孙儿说的那件事吧?”

    这下轮到朱棣惊讶了,不由得赞道:“呵?你小子,猜的越来越准了啊,没错,爷爷回去就用你说的那招去和那些老古板们过过招,若是真的有用,你小子可又是头功一件。”

    朱瞻基连忙说道:“皇爷爷生命,若是成了,请皇爷爷即刻推广全国,让我大明子民,都能坐享这等天恩。”

    朱棣转念一想,又问道:“若是此事成了,那爷爷下一步还要做些什么呢?”

    朱瞻基心中早有想法,略一思考便答道:“依孙儿之见,若是我大明百姓都能吃饱穿暖,之后便是要开始修筑道路、疏浚河道、大兴海运三件事。”

    朱棣心中思量一番,不由得点了点头:“瞻基,你说的有道理,甚合朕意。但是你要说说,为何要干这三件大事啊?把这些钱用作北征之资,不是更好吗?”

    朱瞻基知道这又是朱棣的考较,便耐心解答道:“皇爷爷,可曾听过此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不是《击壤歌》吗?这首诗词很是生僻啊。”朱棣想了许久,才给出了答案。

    “皇爷爷圣明。这首诗言明的正是一般百姓的生活。其实他们想要过得,也便是这种生活。”朱瞻基笑道。

    “这个朕知道,百姓不可谓不淳朴也,一箪食一壶饮,只要能吃饱,也便算是好年景了。可这和我们要说的有何干系?”

    朱瞻基正是要的这句话,马上接话答道:“皇爷爷,等到我们将农学的仁政推行天下,百姓们马上便会过上丰衣足食的日子。可若是这般,百姓能够取用物资便会更加丰盈,一家一户,可是吃不尽也用不尽的。那这剩余的产出,定当卖出或者换取些别的货品。而这易货,最重交通,若是陆路、漕运、海运都不通畅,这些货品运不出来,便会白白腐坏,最终反会成了谷贱伤农,起了反用。”

    朱棣恍然大悟,连连说道:“你小子倒是想的长远。竟想到了这一层。你听听,这哪像个五岁孩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