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永乐大帝:好圣孙可旺三代 > 第228章 永乐新政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瞻基被夸赞,赧然一笑,继续说道:“若是陆运、漕运、海运、江运都畅通无阻,便是在大明疆土之上,铸成了纵横之网,四川的花椒,沿大江而下,再转漕运,最终可速至北平府。辽东的皮草、珍珠、人参之类的贡品,也可以从辽东出发,走海运直至松江,再转江川到京师,比之沿途驿递,则更加速至稳妥。届时,大明万里疆土之上,商贾发达,营生兴旺。大明子民,皆可以从中得利,试想这老农若是能够吃穿用度,衣食住行都能够用到各地特产,他还会说‘帝力于我何有哉?’这种话吗?”

    朱棣点头称是,忽然却是看着朱瞻基,狡黠的笑了起来:“依?看,若是这三途皆通,恐怕不止有你说的这种功用。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话等着说呢?”

    朱瞻基也笑了起来:“什么都瞒不过皇爷爷的慧眼。还有两种好处,孙儿正准备向皇爷爷禀报。这其一,就是皇爷爷意欲迁都北平,北平必大兴土木,营造宫室,若是道路不通,漕运不顺,从京师到北平两千余里,要征调多少民力,耗费多少资费?但若是走漕运和海运,一条船便能运送大量的货物,此间能够省下的,又何止千万?能给我大明虎贲,购置多少兵器铠甲马匹?”

    朱瞻基喘了口气,又继续说道:“这二来嘛,皇爷爷知道,秦始皇除了修筑长城,还建了秦直道,用作输送兵士辎重之用。皇爷爷要南征北讨,若是我大明境内都是此等直道,那岂不是一路坦途,再无穿山绕岭之苦,若是驽马坚车,日行百里应当还是能够达到的。皇爷爷想想,若是北征,到时候大军辎重,数日之内便可安然到达大宁、宣府、辽东,趁着鞑靼和瓦剌不备,发起进攻,岂有不胜之理?”

    朱瞻基这一番话,说的朱棣是心花怒放,摸着自己的长髯频频点头。不禁抱起了朱瞻基,将他举在空中,兴奋异常的夸赞道:“你小子,怎么这么聪明啊,爷爷想到的你都想到了,爷爷没想到的你也想到了,你小子真是父皇赐给朕的祥瑞,而且是大祥瑞啊。走,回宫,咱们边用膳,边再说说这事儿。”

    朱瞻基的心中此刻也满是兴奋和得意,只不过这份兴奋和得意只有四成是来自于皇爷爷的夸奖,另外六成,全在于沐晟返回云南之前,拿到了他写的一本小册子。。。

    五天之后,沐晟在回去的车驾中,郑重的从一个锦盒中掏出了这本被黄色绸子包着的小册子。这是他返回云南的前一天,谭渊拿给他的,并且叮嘱他这是皇长孙送给他的,请他离开京城后再打开。

    沐晟一路上强忍好奇,眼见得车驾已经离开了直隶,马上便要进了湖广地界。这才有些好奇的拿出了这本小册子,准备好好拜读一下。

    谁知一读之下,竟把个沐晟惊的目瞪口呆,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看待这小册子上的内容。想了半天,沐晟的心中认定,此物虽是皇长孙所赠,可这字字句句,无一不是帝王之言。定然是皇帝陛下不想让人知道偏爱于他,这才转了几手,掩人耳目。想到这里,沐晟郑重的将书又包回了黄绸之中,缓缓放入锦盒内。复又转过身来,向着京城的方向郑重的拜了几拜,正色道:“臣沐晟,谨遵陛下圣教,定不负陛下浩荡天恩!”

    就在这一年春暖花开的时候,大明最高的统治者,永乐皇帝朱棣,却在御门听政的时候,突然宣读了一道奇怪的圣旨。

    “。。。民生疾苦,朕心所系,稼穑之难,感同身受。唯望诸卿,爱惜民力,同甘铭感,以恤百姓之多艰矣。着在京三品以上文武臣工,自即日起,去往后湖之滨朕亲设之屯田,自行认领数亩之地,亲尝耕种,垂范天下,以示朝廷劝课农桑之意。。。秋来朕将亲自考量,凡收成多者,加岁禄五百石,官升一级。怠惰以至荒废者,发往边疆效力,卿等自知,钦此!”

    朱棣的圣旨,不啻是向滚烫的油锅中泼了一盆冷水,在朝上大臣之中激起了激烈的反应。

    大理寺卿吕震第一个准备跳出来,向着朱棣这一新政开炮。手中的笏板还没举起来,就被一双手给按住了。

    吕震诧异的转过头去,看到的是自己的老熟人,况钟。

    “伯律,你拦我作甚?皇上此为弊政也,老夫必仗义直谏,以尽本分也。”吕震小声朝着况钟说道。

    况钟没说话,轻轻的摇了摇头,眼神却是瞥向了另一个方向。

    吕震随着况钟的眼神看了过去,看到的是内阁成员杨士奇他们,此刻的内阁成员们个个如同泥雕石塑一般站得笔直,甚至连平日里最喜欢卖弄才学的解缙都收起了架子,真当是规规矩矩。

    “伯律,你的意思是?”吕震反应很快,马上压下了自己上书的念头,而是小声询问道。

    “克声兄,你看到那几个人了吧?你也知道此为弊政,他们会看不出来?他们身为内阁学士,此刻气定神闲的在那站得和翁仲石像一般,这也就是说。。。”

    吕震和况钟对视一眼,心中暗道好险。这几个人若是一言不发,那就代表着已经提前和皇帝达成了一致。一旦内阁和皇帝站到了一条船上,那就是皇帝决心已定,这时候管你是忠臣还是奸臣,谁敢当朝顶撞皇上,等待你的便只有死路一条。还好自己没有出去当这个出头鸟。

    很显然,虽然朝上大臣们对朱棣的安排颇有疑惑,但大家显然都看出来了这里面的门道,最终还是这道圣旨还是顺利的在朝堂上颁行了下去。

    散朝之后,吕震叫住了况钟。二人单独走在了出宫的路上。

    “伯律,你怎么看?我们如何是好?难道真的要和那些泥腿子一般,去吃那躬耕的苦吗?那我们这么多年的圣贤之书,岂不是白读了吗?”吕震惴惴不安的问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