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242升官了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后面两日,魏广德总算消停下来了,就呆在九江会馆里足不出户。

    只不过,他拜托张科打探的消息也算有了。

    兵部拟定的封赏,魏广德只关注两个人,一是马芳,二就是董一元。

    这两人,算是魏广德在宣府和蓟镇预先布置的棋子了。

    马芳这次是直升参将,年底可能还要再动一动,而董一元也从百户升千户,挂游击将军,只是蓟镇兵马不会有大调整,所以他手上依旧只有那四百多人的骑兵部队。

    职衔上去了,其他的可以慢慢来,魏广德倒是不急。

    有了确切消息,魏广德才写了封书信,然后抽空出了北面安定门去了京营驻地找董一元。

    之前魏广德就让董一元去京营驻扎后,报掌营官他需要等翁溥翁大人的命令,才能知道是回蓟镇还是去宣府继续随行保护,所以这几日一直驻扎在京营之中。大风小说

    在京营中和董一元见面后,屏退左右,魏广德把从兵部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董一元,包括他升迁的职位和依旧带着旧部,不会有增派兵员也都说了。

    现阶段的魏广德,更多的还就只是能提前知道很多消息,在决策层面是一定说不上话的。

    他的同年们,除了一甲三人和他自己被授官外,其他都还是进士身份观政学习。

    不过他和董一元一样,都还年轻,也就是马芳四十岁的人了,怕是有点等不及。

    这也是魏广德依旧要拉拢董一元的原因,年轻的,看上去有点能力的,他魏广德一个都不认识。

    董一元看上去至少还成,可以先把关系维持起来看看情况。

    对董一元来说,一次随行护卫任务就能够让他升职加薪还是很满足的,虽然担了一点风险,现在看来也是值得的。

    他知道,能够居功升职也是靠着魏广德在功劳簿上加了他的名字,位置还比较靠前,不然京城兵部里的老爷们谁知道宣府有个把总叫董一元。

    把正事儿说完,董一元才询问魏广德未来的去向。

    对他来说,现在好不容易靠上一个京官,他自然希望魏广德官运亨通,这对他的帮助会更大。

    “我嘛,应该还是会留在翰林院中继续读书的。”

    魏广德对于董一元问出这样的问题有点感到好笑,“品级或许会调一调,等几年看能不能转太常寺或者礼部,说不好。

    前日去西苑见了陛下,他也只是问了些保安州的事儿,多的没有提。

    对了,我这里还有封信,你安排你的亲兵去宣府交给马芳。”

    听到魏广德让他派人送信,董一元连忙点头,要说话却被魏广德摆手打断。

    “这次你安排送信的人,要谨慎可靠的,最好知根知底。”

    说到这里,魏广德微微皱眉后才继续说道:“信要当面交给马芳,还有告诉他,信中最后几句话是在西苑的时候,陛下交代让我转告他的。”

    董一元之前听着魏广德说话脸上表情还很自然,即便是被魏广德着重吩咐要选派可靠之人送信时也并没在意。

    只是最后魏广德说出信中有皇帝的交代,他才悚然而惊,再联想先前魏广德让他注意挑人时候的表情,董一元有点明白话里的意思了。

    魏广德就差直接点出,他或者马芳身边,有锦衣卫的人。

    魏广德随行就带着两个人,一个是张吉,还有个李三。

    两个人是九江卫出身,可以说是知根知底的,都是崩山堡出来的,可以信任。

    魏广德可不相信,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这两人还能被锦衣卫给策反了,帮他们监视自己。

    锦衣卫眼线遍布大明,而且也是世袭,军中自然也有不少人。

    不过,魏广德思来想去,张吉和李三的家世,都不大可能是锦衣卫密探,那么嘉靖皇帝能够知道他和马芳说的那些话,很大可能就是马芳身边的人泄露出去的。

    而对董一元说这些,为的也就是两点,一是让董一元注意自己的亲兵,别又整出几个锦衣卫密探来,二就是告诉董一元,老子有圣眷,嘉靖皇帝知道他和马芳有联系,也没对他银子了......”

    话音落下之时,户部尚书方钝就开口说道。

    这段时间,据说因为宣府一战的胜利,嘉靖皇帝在西苑里又搞了两场斋醮仪式,然后一张账单就给送到户部,要户部给出十万两银子入内廷。

    现今的大明朝财政是什么样子,没人比他方钝更清楚了,不借这个场合说出来,他是没办法处理下去。

    内廷找户部要银子的事儿,其他人也都已经听说了,不过此时都好整以暇的等着看后面剧情的发展,看看严阁老又会用什么法子解决这次的银子问题。

    严嵩没直接接话,而是看了看旁边的次辅徐阶。

    都是老狐狸,他补窟窿的手段不就是那几样,只是现在他想看看徐阶有没有什么其他的法子可用,或者还是如以前一样,把事儿推给自己。

    “呵呵,现在户部的摊子其实大家都清楚的很,寅吃卯粮,之所以还能维持到现在,全靠严阁老操持。

    十万两银子,不是个小数,一万、两万还好说,在京各衙门挤一挤就有了,十万两啊。

    阁老,恕老朽无能,实在是想不到办法了。”

    徐阶一如既往地把事儿推给了严嵩定夺,其实严嵩和稀泥的手法他早已熟悉,就是把早已分配用于其他用途的银钱截留下来,优先保证内廷用度。

    至于那些需要银子的地方,那就等下一批银子解运入京后再按照顺序发放,说直白一点就是拖延时间,延迟付款。

    账还是在那里,不会减少一分半点,就是要拿到的时间不好说。

    当然,如果找对了人,领银子也可以插队的。

    但是,一切都要紧着宫里来,这也是严嵩能稳稳当当坐在首辅宝座上的原因。

    除开他,大明朝没有一位首辅会选择一味幸进皇帝,完全不顾朝堂百官的反对,更何况这些银子还是被拿起斋醮和建庙修观。

    徐阶也想坐在严嵩那个位置上去,可是他知道,在嘉靖皇帝还有精神,有能力折腾的这些年里,他就算能够挤走严嵩,他也坐不稳那个座位。

    因为,他还放开下老脸。

    魏广德回京后的第六天上午,一名吏部官员在侍卫护送下来到了九江会馆门前,而魏广德早已穿着整齐等候在此。

    此时的九江会馆内外已经被打扫干净,以往出现在会馆大门附近的垃圾粪便都已经看不见了。

    虽然此地贵为京城,但是城市卫生环境还比不上后世小县城干净,这也是魏广德很不习惯的地方。

    没办法,入乡随俗,现在似乎全球都是这样子,还能如何。

    迎接传旨官员进入九江会馆,此时会馆大堂上已经摆好香案。

    香案,在古代社会是非常的祭祀器具,一般都会用于摆放祭祀用的香烛果品。

    迎接圣旨之所以要摆香案,一方面是因为皇帝号称天子,天授神权,而下达的命令也因此被认为是上天下达的命令小】

    【说】

    古人对于天是存在敬畏的,所以天之子下达命令就需要用到香案,而前来宣读圣旨的太监或是大臣则被称为“天使”,喻天家派来的使者,而不是西方文化的所描述的“天使”。

    魏广德此时就殷勤的跟在“天使”身后等待接旨,香案上的清香已经点燃,轻烟渺渺上升,香味充满整个大堂。

    香炉之后,一副木架已经放好,这是一会儿传旨后供奉圣旨用的。

    至于为什么魏广德会准备得这么齐全,还不是昨日就有人传来消息,今天有旨意到的缘故。

    圣旨,可不是毫无征兆直接下达的,一般都会提前通知接旨人。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随着男天使开始宣读圣旨,九江会馆里众人全部跪听圣意。

    没有出乎魏广德的意料,他两月前刚刚授予的翰林院检讨一职变成了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不过略微意外的还是,他身上还多了一个太常寺的缺,太常寺典薄。

    ○嘉靖三十五年七月丁丑(1556年七月二十一公元15560825)

    ○命户部发中库银十万两,进内用仍令亟为处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