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243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魏广德这次升官,按照时间来说,肯定是够快的了。

    从毫无官职的庶吉士一跃成为翰林院检讨才俩月,又变成翰林院编修,虽然只是半级。

    只是,魏广德接下圣旨送走传旨官员后,魏广德还有点晕,不明白怎么就多了个太常寺的官职,难道这就是之前给陈瑾准备的?

    太常寺典薄,这官可不怎么样啊。

    太常寺置典簿厅,有典簿,明制员额是二个人,职责是管理本寺吏员人役之事。

    明朝设置的太常寺管理范围其实挺多,掌礼乐、郊庙、社稷、坛?谩⒘昵拗?碌龋?徊还?汗愕乱?サ牡浔√?涫稻褪翘?K碌脑游锾?

    对于这个兼职,魏广德是比较失望的,只能到时候看看是不是只是在那里挂个职务,不用管事的那种。

    几日后,魏广德假期算是修满了,自然要重新回衙门里公干。

    升迁后的几天时间里,魏广德也没闲着,不断拜访和宴请他熟悉的京官和同年,现在总算是解脱出来了。

    魏广德先去的还是翰林院,毕竟他现在主要的工作还是在翰林院里面,人头也熟悉些,顺便问问那些在太常寺挂职的同僚那边到底是怎么个情况。

    “来了。”

    在魏广德走进尹台公房时,尹台看见是魏广德,笑笑,指指旁边的位置让他坐下。

    “尹大人,我回来上值了。”

    魏广德还是躬身施礼,对尹台说道。

    “你现在已经是编修了,院里的情况你也熟悉,说说你的想法,是继续修《孝宗实录》还是想做其他的事儿?”

    尹台这时候对他说道。

    魏广德很清楚,现在翰林院修的那些书早就有分配的,就算陈瑾被罢职外放,他那点差事也不会没人做。

    想想,觉得还是继续跟着吴清修《孝宗实录》的了,清闲,有时间可以做做其他的事儿,于是朗声回道:“我进院就跟着吴大人修《孝宗实录》,现在书还没有修好,我想还是继续做这个事儿吧。”

    “随你。”

    尹台对于魏广德的回答也只是笑笑,“晚上院里同僚要给你办个酒席,你可别爽约哦。”

    魏广德前几天就是和相熟的同僚有过来往吃喝,院里不少人他还不熟悉,所以知道今晚肯定是大部分在院里的都要来,自然满口答应。

    “尹大人,上面安排我去太常寺担任典薄,不知道以后我是以那边为主?”

    魏广德知道尹台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翰林院,因为他是这边的掌院,但是下午有时候就会去詹事府那边,毕竟他还有个少詹事的职位,所以想要请教下。

    魏广德熟悉的人,大多都是近两科考起来的,所以根本没有兼职的经历,也说不清个四五六。

    “太常寺那边,典薄厅据我所知确实缺个典薄,不过已经空缺了大半年了,你一会儿过去看看,你新来乍到,估计也不会安排你什么,而且现在的典薄处理公务能力也是很强的。

    我们翰林院出去的人,除非旨意上注明掌事,否则一般都只是挂个职务,不需要投入进去,也就是多看少做,这个你去了就知道了。”

    尹台笑道,“对了,你去太常寺直接找李开元李少卿,他现在掌太常寺事务。”

    魏广德急忙点头感谢。

    之前他打听过了,现在太常寺卿的名字他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就是严世番,只不过他早已不管太常寺的事儿,都是李开元在处理。

    严世番现在的主要工作一个就是辅助他老爹处理内阁机要,还有就是工部,毕竟他是工部左侍郎。

    当年嘉靖皇帝还想给他升为工部尚书的,不过因为严世番没有通过科举考试,是萌荫封官,严嵩和清楚,要是儿子真坐在那个位置上,怕是又有一场大的政治风暴来临。

    ......

    随着京城邸报的发出,很快大明各地就都知道了宣府一战的详细过程。

    当然邸报上不会详细写出战损,但是配合着保安州一战后俺答部迅速撤出宣府,此战是一场胜仗还是无人质疑的

    九江府魏家宅院里,此刻张灯结彩,喜气洋邦瑞,现在仗打完了,还能说什么?

    九江那边,还有徐邦瑞,他们大多只能通过邸报了解朝局,徐鹏举可不需要,他在朝中也安插了眼线的。

    不管朝中发生什么大小事儿,都会第一时间飞报南京魏国公府。

    其实在外的几家勋贵,大家都是这么做的,都会在京城扶持一两个官面上的人帮自己打探消息,甚至合纵连横其他需要拉拢的势力。

    魏广德并没有被兵部要走,按照皇帝的意思,他大部分时间都会留在翰林院学习,太常寺只是挂个职,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政务。

    徐鹏举可没见过魏广德,当初应该是见过魏勐,不过那个时候魏勐什么身份,他都没正眼看过,现在已经早就没印象了。

    徐鹏举知道此事已经不能再拖了,拖的时间越久,要是最后毁约的话就真把人得罪狠了。

    案例来说,自己女儿找个前途无量的京官应该是一件大喜的事儿,可他怎么就是喜不起来呢?【1】

    【6】

    【6】

    【小】

    【说】

    嘴上不敢说,可在心里,徐鹏举是埋怨西苑那位的。

    喜欢谁不好,偏偏喜欢那小子,又是提殿试名次,又是捡拔授官。

    之前,兵部想要把魏广德调动过来,就是徐鹏举在背后推动,或许还有其他人也有这样的心思,但是貌似在严嵩那里没得过去。

    这帮江西佬,还真是抱团。

    在徐鹏举想来,只要把魏广德调出翰林院出任军事文官的话,只要不是留在北京城,那么他在朝堂上的影响力就会大减。

    而且,最重要的还是,他已经发现魏广德和高拱来往两次了,说明魏广德似乎和其他大部分文官一样站裕王一边的。

    嘉靖皇帝要传位给谁,他们这些勋贵虽然会打小九九,可是他们都清楚,在皇帝没有公开表态前,那是绝对不能触碰的禁忌。

    你可以偏向谁,但绝对不能倒向谁,这是对当今的不忠。

    对于勋贵子弟来说,他们第一课就是忠于皇帝,也只能忠于皇帝。

    徐鹏举就是不肯站队的代表,毕竟在南京的勋贵大多看他的脸色,敢和他叫板的要么是北京来的,本地的也已经被他们魏国公家收拾的差不多了。

    每年给裕王府和景王府也会送些东西,相对来说景王多一点点,就那么一点点,徐鹏举都担心被裕王知道。

    他不想卷入景王和裕王的争斗,更不想让女儿嫁给裕王一系的人。

    南京城里知道裕王府被人卡岁赐事儿的人不多,可他偏偏就是其中之一。

    他也是明白人,只是没想明白西苑到底是打的什么主意,看不透嘉靖皇帝的神操作。

    想想之前筹划的事儿,看样子得提前操作了,虽然有点风险,事败最多就是被骂一顿,收点自己的权利,难道还能把自己家魏国公的牌子给摘了?

    先把世子定下来,就算魏广德再受皇帝的宠幸,也绝不会干涉都已经既成事实的事儿。

    想到这里,其实徐鹏举在心里还是应了这门婚事,他女儿嫁给魏广德也不算吃亏,只不过还要再拖延些日子,先把魏国公世子的事儿定下来再说。

    打定主意就要开始操作,“来人,给我磨墨。”

    很快就有丫鬟来到书案旁开始为他磨墨,之后他才驱逐屋里人,独自一人在书房里写了一封信,直到墨迹干了后才叠好放出信封封好口。

    随即又拿出一块火漆,在蜡烛上用火轻烤,等火漆变软变稠后滴在信封封口处,拿出自己的私章印了上去。

    “来人,去叫魏森过来。”

    做好这一切后,徐鹏举才开口唤来门外的丫鬟,让他们给自己跑腿叫人。

    不多时,一个家丁打板的人就进了书房,看到书案后的魏国公徐鹏举后躬身行礼。

    “这里有封信,你马上送往京城交给王季淮,让他按照信里的吩咐马上着手操办。”

    说到这里,徐鹏举又转身从身后书架上拿起一个盒子,随身钥匙打开锁,取出一块小铁牌,这才放在信封上一起交给魏森。

    “这块牌子你带上,到时候他需要用银子,你就去取了交给他......”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