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375病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损失四个千户,人马折损还是其次,主要是对军心的打击。

    那四个千户的人马,短期内是指望不上了,不能有一场胜利的话,很难恢复他们的战斗意志。

    蒙古千户也为难。

    继续进攻的话,派谁上?

    四千人分批次进攻都失败了,手下完整的千户还有六个,再一次压上,要是明军两翼骑兵冲上来怎么办?

    第一次,他感觉到明军步卒也这么难啃,也感受到手下兵力不足。

    这战力,有点邪门了,以前攻打那些军堡,也没见到这么勐烈的枪炮,上面可是有威力更大的火器。

    昨天的时候,他已经确认明军只有马步军八千人的时候,他还信心满满,只是到了现在,心情已经完全变了。

    现在他有点举棋不定,不知道该采取什么措施。

    对面的犹豫,俞大猷已经感受到了,只要心中微微盘算就理解到对方的难处。

    在他身后的刘汉此时也想到了,不经意间他催动了战马,只是跨出几步就被他勒住。

    “前进。”

    俞大猷没有多做思考,就下达了他早就准备好的命令。

    随着战鼓声响起,明军的军阵不再继续蛰伏,而是缓缓动了起来,向着对面敌阵靠近。

    不多长的时间,明军军阵就已经行进到了刚才还在交战的区域,这里躺满了鞑子和战马的尸体,而独轮战车这个时候显露出它的优异性,明军用力抬起就能让独轮车轧过路上的阻挡小】

    【说】

    之前还在开枪开炮的明军军阵中,不时有士卒看到四周的尸体出现了不适的表现,好在这样的士兵比较少。

    毕竟,巡抚标营虽然不是成建制的卫所兵,可也是在边境和军户余丁中选拨出来的,这样的年月里,这里的人见惯了生死。

    不过有士卒出现这样的反应,还是让身后的俞大猷眉头微皱。

    心里打定主意,战后让这些人去打扫战场,练练胆。

    明军中军持续推进,两翼的骑兵也开始缓缓跟上,护持在侧,大军的威势在这一刻终于完全爆发出来。

    对于明军士兵来说,他们战前想的最多的还是今早吃的羊肉会不会是最后的早餐,没人想到过能这么轻易的获胜。

    可是现在,所有士卒都明白,这一仗他们怕是要打一个漂亮的大胜仗,他们有机会活着回去了。

    这一刻,士兵们对胜利的渴望在爆发,军容面貌和以前大不相同,不经意间军威大涨,完全压过了对面俺答部军队。

    而在明军这边士气军威快速攀升的时候,俺答部士兵心中的惧意却在悄然滋生。

    第一阵输了,虽然很多人都震惊于明军强大的火器之威,可那些毕竟是汉人组成的军队,可长期的胜利让他们依旧怀疑对面明军的战力。

    直到同为蒙古人的四个千户的败退才让他们正视起来,对面明军战力真的很强悍。

    都没能近身,甚至他们纵横四海所依仗的骑射本领根本就用不上,恐惧的心理产生了,没人愿意自己的队伍被万户大人派上阵去。

    现在明军在缓缓推进,距离他们越来越近,压力就更大了。

    蒙古万户此时为难了,继续进攻,可是却找不到获胜的方法,后退吗?

    蒙古人并不是一个死战的民族,仰仗着战马,他们知道能打则打,不能打就退的道理。

    “将军,请尽快决断吧,快没有加速的距离了。”

    随着明军持续推进,两军之间的距离不断缩短。

    骑兵跑起来加速,是需要一段距离的,明军显然就是仗着车阵要压缩这段距离。

    看着如墙的盾车,万户紧皱眉头,他算是明白那车为什么只有一个轮子了,转向方便。

    就算他这个时候集合队伍从一侧斜插明军军阵,明军的中军也能很轻易的转向,让整个阵线始终正对他们冲锋的方向。

    棘手。

    时间就在他犹豫之中流失,当两军之间的距离已经相距不过四、五里,不过这依旧不能把实心弹送进鞑子军阵中,还要继续往前推进。

    “还需要再靠近一、二里,就可以用实心弹轰他娘的了。”

    俞大猷在明军军阵之后,心里不由得想到。

    不过时候先是心里一喜,但是高兴没多久就听见了鸣金之声,心情瞬间跌入谷底。

    反败为胜的机会没有了,对面的将领很强。

    这是此刻蒙古万户心里的想法。

    京城,魏宅。

    魏广德从西苑出来直接回到家里,第二天就给院里写了封假条,称病在家。

    这倒不是魏广德矫情,而是他越推算越感觉自己当初如果不给出建议的话,现在的局面应该就正好,延绥、宁夏支援宣府的大军刚好赶到大同,这足以抵抗住俺答部对大同军的攻势。

    俺答部不就不多的兵力被分散到大同战区和宣府战区,对于明军来说当然是天大的好事儿。

    大同战区有大同、延绥和宁夏三镇人马,而宣府虽然只有山西兵马入援,可别忘记蓟镇的大军还在一旁虎视眈眈。

    俺答部的底牌全部都亮出来了,蓟镇也就不需要做什么留手,全力支援宣府就好了。

    两个战场上,明军都有绝对的优势。

    可惜,现在被分散的反而是明军,形势完全逆转。

    魏广德这两天就呆在书房里,书桉上摆着一副他默画的边镇舆图,虽然和宫里、兵部的没法比,可也算比较详尽。

    只是琢磨了两天,魏广德依旧没有什么好办法。

    算算时间,大同那边应该已经打完了吧,也不知道鞑子是选择直接攻破大同还是先去河套消灭那两镇兵马。大风小说

    “老爷,夫人请你去用午膳了。”

    书房门外,小丫鬟俏生生说道。

    “知道了。”

    魏广德回了一句,起身走了几步,不经意回头看了眼书桉上的舆图,眼神落在中央的大同。

    “只希望俞大猷这个时候能够在大同发挥出战神的实力,如果能够保住大同不失,自己将来承担的责任才会小许多。”

    魏广德在心里想着,收回视线,眼角余光不经意瞟到地上一团黑乎乎的印记。

    那是前日出西苑后高拱派人送来的条子,魏广德看过就直接烧掉了扔在那里。

    这次的事儿,高拱也是有责任的,他倒也不甩锅,只是写条子询问魏广德打算继续留在京城还是外放。

    这,也是在为战后可能的清算打主意。

    魏广德定下来,他会利用裕王府的关系帮忙打点。

    这次的事儿,在高拱等一干裕王府人看来,就是魏广德运气不好,摊上大同两个不靠谱的主官。

    不过这也怪不得谁,本来这样的事儿也是不会发生的,如果宣大总督没有移驻宣府的话。

    下午的时候,老乡劳堪居然跑到了魏广德这里,说是打秋风。

    劳堪还是没有在京城安家,还是住在衙门提供的房子里,所以魏广德这里就成了他的食堂,有事儿没事儿就往这里跑。

    其实,魏宅已经是九江在京官员经常来的地方。

    “对了,这是张科昨天来的信,你看看吧。”

    酒席上,劳堪忽然从袖子里摸出一封信递给魏广德。

    “他去陕西还好吗?”

    魏广德笑吟吟伸手接过信,随口就问道。

    “他那个御史能有什么事儿,还不是四处走走看看,这不他在信里说居然跑华山去了,我就不明白了,你说华山和他一个御史有什么关系?

    难道山神也归他管?

    呵呵”

    说着,劳堪自己就笑了起来。

    “那他写信回来做什么?”

    魏广德惊讶道。

    上个月就接到张科的信,他已经到陕西接任巡按御史,任期一年。

    御史嘛,整肃官场,自然要经常四处走走,难得到陕西,肯定对这里的名山大川都要去看上一看。

    “他转华山,居然碰到朱世隆那帮人了,他说在山上和他们一通神侃,现在朱公子打算回九江府闭门读书,参加下一次的春闱。”

    劳堪笑道。

    “这几年到处游山玩水,怕是墨都不会磨了。”

    魏广德却是笑着摇摇头。

    “对了,你那个老乡求你办的事儿你有主意了吗?我听说刑科那边年底可能会空出一个位置,给事中。”

    劳堪说的是欧阳一敬,这位在嘉靖三十八年中进士,现在已经去了萧山任知县,前些时间给魏广德来信,向请他帮忙在京城活动下。

    好吧,他想回京城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