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376或许没那么糟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劳堪提起欧阳一敬的请托,魏广德低头看着面前的茶杯,好一会儿才开口道:“这几天没工夫考虑这个事儿,不过既然都找来了,总要试试。”

    “你在托病在家,就是因为大同那个事儿?”

    现在,北面边镇危急的消息已经在朝里传开,虽然大部分人一开始不明白其中的门道,可是看明白的人也不少,点出来,口口相传,自然大家都知道了。

    魏广德也没隐瞒,听到劳堪说起,微微点头,“大同这一闹,不仅没有起到助攻效果,反而把延绥、宁夏的兵马给卖了。”

    “没办法解决?”

    劳堪问道。

    这些天许多人闲暇之余都在谈论此事,虽然看似朝廷并没有出台措施应对,但是想来兵部已经有考虑,只是和上次派两镇兵马扫荡河套一样,怕是又在对朝臣保密。

    这样的讨论,劳堪自然就在一边静静的倾听。

    他不懂打仗,可也希望北边能化险为夷,至少化解魏广德的干系,虽然提不出什么意见来,做个听众总是可以的。

    “除非大同军打出奇迹。”

    话题说到战事,魏广德有些意兴阑珊的回答道。

    其实在西苑的时候,魏广德就听到嘉靖皇帝询问李文进和刘汉的情况,魏广德对他们不熟,自然就留意杨博的介绍,之后自然是失望的。

    虽然魏广德也想到了俞大猷,可是他现在的身份毕竟只是被发配的犯官,就算李文进信任也不可能接过到这次战事的指挥权。

    根据大同送来的公文,魏广德理解就是李文进镇守大同,毕竟是文官,不可能出塞和鞑子厮杀,那么出征大军的指挥就只会是总兵官刘汉。

    公文中也是这么写的,刘汉指挥此次战事,巡抚李文进接应。

    按照杨博的介绍,魏广德就知道,虽然不知道他们当初怎么策划的,但是以刘汉的手段,没有坚城的情况下,面对俺答部大军突袭,明军败局几成定局。

    野外扎营,防御工事其实都比较简单,按照明军的规范就是立木栅栏,栅栏外还会挖沟,以此迟滞敌军进攻。

    鞑子那边扎营就更加不堪,连深沟都不准备。

    这样野外的营盘,如果实力强大,有的是办法破营。

    至于让俞大猷指挥,虽然魏广德也不知道俞大猷到底有多高的军事才能,但是从他到浙江剿倭后的表现,胜多败少,还有从参将升到总兵官来看,指挥才能应该是不缺的。

    但是毕竟这是南方的战事,北方战事和南方差异还是很大的。

    而且现在俞大猷在大同,在高级别的军事会议上,可能连发言的机会都没有,不够资格了。

    不过比较下来,魏广德还是觉得俞大猷可能指挥才能比刘汉高一些,前不久俞大猷不是还搞出来一个独轮战车吗?

    这也说明,俞大猷打仗是动脑子的,他已经体会到明军步卒和鞑子骑兵之间巨大的差距,所以想要通过器械改变些什么。

    可惜了,他终归是犯官。

    唯一给他安慰的就是,如果李文进镇守大同,那么俞大猷应该就在他身边,在刘汉草原兵败后,有俞大猷帮忙,大同镇应该还不至于一败涂地,至少坚守一段时间还是可以预期的。

    李文进和刘汉的公文,都没有提到俞大猷的名字,倒不是说他们想要侵占俞大猷的功劳,而是不能提,一是他毕竟是犯官,二就是当朝首辅是严嵩,他们也不愿意得罪。

    打完仗,打个大胜仗的前提下,分澜些功劳,也就罢了,这个时候不合适。

    “唉”

    听到魏广德的话,劳堪叹息一声,随即又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找个地方,看能不能做知州。”

    以前,魏广德要是转到地方,以他的圣卷,混个知府还是有机会的,虽然难度很大。

    可是现在是不敢想了,能升到知州、提举就算天大的好事儿。

    不过这些现在可能都会是奢望,通判一类的官职怕才是最有可能落到他头上的,也就是品级得不到提升。

    反正现在魏广德是有点后悔当时多嘴,要是没这事儿,自己也就用不着烦恼。

    今天劳堪

    危险了,不过巡抚李文进还在大同。

    虽然我军主力尽失,可依靠坚城应该还是可以抵挡一二,而且李文进身边也不是没有能人。”

    魏广德刚说到这里,陈矩就急不可耐打断道:“谁?”

    “俞大猷。”

    魏广德也直接说出了那个人的名字。

    “俞大猷?就是浙江总兵官?”

    时间没过去多久,陈矩自然还记得。

    摩挲着光熘熘的下巴,陈矩好一会儿才问道:“这个人很能打?”

    不过话说出来后,陈矩就恨不得打自己以嘴巴子,不会打仗怎么做到总兵官位置上的。

    虽然剿倭不是很顺利,可是终归赢的多,这些年,倭寇已经不能肆无忌惮到处抢掠了。

    “他现在跟在李文进身边?”

    不过,陈矩很快就调整过来,开口问道:“还有,你和他很熟吗?”

    当初俞大猷的事儿,其实锦衣卫是有密报的,东厂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锦衣卫,所以俞大猷在“诏狱”里的超规格待遇,陈矩也有所耳闻。

    按说,如果刚才这些话是陆炳说的,陈矩不会奇怪,可出自魏广德之口,就不正常了。

    “咳咳,家父在浙江的时候,那会儿俞将军正好调到浙江认杭州参将,嘉靖三十四年九江卫奉命剿倭那一战,我也跟着去了,检点的差事就是俞将军做的,所以当时我就认识他了。”

    魏广德也没编瞎话,直接说出实情。

    “这样啊。”

    陈矩微微点头。

    “俞将军入诏狱,我也去看过,前些日子他曾有信给我。”

    说到这里,魏广德想起俞大猷画的那副战车图,随即起身对陈矩说道:“陈大哥稍等,我去去就来。”

    很快,魏广德从书房取出俞大猷所绘独轮战车图回到屋里交给陈矩道:“这个是他去了大同后,在巡抚李文进手下做出来的东西,按他所说,有了此物,步卒也可和骑兵交战,场面上不会落下风。”

    陈矩仔细看着手里的图册,不时出声询问几句,魏广德就对战车上加装东西给陈矩一一讲解。

    魏广德去诏狱看俞大猷,这个事儿陈矩还真不知道。

    东厂的主力,其实就是锦衣卫出去的人,陆炳有心要隐瞒什么,东厂其实也很难发现。

    锦衣卫和东厂的关系,其实更多的还是竞争,陆炳自然不会让东厂知道太多东西,由他锦衣卫报上去不好吗?

    “李文进和俞大猷之前认识吗?”

    陈矩看完手里的草图,抬头看着魏广德问道。

    “俞将军和李大人之前在浙江就认识,李大人就是因为在浙江剿倭有功才被调到大同去的。”

    魏广德解释道。

    “喔喔,好像是这么回事。”

    这几天,大同牵动了宫里和朝廷的心,陈矩自然也调出李文进、刘汉的档桉看过,经魏广德一提醒就想起来了,俞大猷和李文进还真有共事的可能。

    这样的话,俞大猷在大同得到李文进的照顾也说得通,最重要的是,魏广德认为边军主力战败后,俺答部大举进攻大同,李文进在俞大猷的帮助有机会稳住大同局势。

    至于在西苑的时候,还有直到现在,如果不是自己追问,怕是魏广德都不敢随便乱说了。

    “这是个好消息,就希望李文进李巡抚能够听进俞大猷的话就好了。”

    不过毕竟只是推测,但总归让糟糕的局势有了一丝转变的机会。

    “这个事儿,陈大哥回去要禀报陛下?”

    不过魏广德却是微微皱眉道。

    “必须说,皇爷这些天吃不好睡不好,不找点高兴事说说,还不知道会怎么样。”

    陈矩这个时候终于有了一丝微笑,不过旋即又板起脸对魏广德说道:“你要做好被调往宣府的准备,你懂的。”

    魏广德闻言微微点头。

    此时兵部大堂依旧灯火通明,兵部尚书杨博坐在椅子上,在他对面悬挂着一副巨大的大明九边舆图

    良久,杨博收回视线,嘴里发出一声叹息。

    征调山陕、河南和山东卫所的军令早已签发,只是杨博到现在心里也没底,这是他这辈子打得最难的一场仗了。

    本以为成竹在胸,没想到会突生变故。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