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485同心者入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辽阳副总兵黑春战死的消息,如风般传遍了京城官场,兵部官员们也如丧考妣。

    刚刚接到福建战报还喜气洋洋,甚至奏疏都还没有送到嘉靖皇帝面前,紧接着辽东就出了大事,副总兵战败被杀。

    从军职上说,总兵是最高的级别,而副总兵和总兵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可以单独领一路正兵的权利,为地方上最高军事武官。

    总镇一方者为镇守,独镇一路者为分守,与主将同守一城为协守。

    辽阳副总兵就是分守,也就是黑春战死后,辽阳周边各卫所就没有了指挥官,兵部必须尽快安排人接手,可是在此之前,他们可能还要先接受西苑的诘问。

    】

    至于辽阳,辽东总兵官会暂时接管此地防务。

    果然,快中午的时候,裕王府就收到消息,兵部尚书杨博被召入西苑。

    西苑里具体发生了什么,外界不得而知,不过对于战死的辽阳副总兵一事,追赠还是先出来了。

    辽东败书闻,上以黑春奋勇力战死事可悯,诏赠都督同知荫子正千户世袭,立祠致祭,命兵部酌议代者。

    裕王府里,魏广德和张居正在一起聊天,等着到点下值,看到外面传来的消息,乐呵呵问道:“善贷,有没有想要举荐的人?”

    “举荐?”

    魏广德愣了下,旋即明白张居正话里的意思,问他是否想要谁出任辽阳副总兵。

    魏广德可没这个打算,搞得自己好像个倒卖官职的掮客。

    自己手里的牌也就那几张,马芳已经是总兵官,自然看不上副总兵的官职,俞大猷现在已经是副总兵,显然也没有必要从福建调到辽东去。

    年初开衙不久,西苑还是同意了兵部的决议,于江西兴宁、程乡、安远、武平四县间建设镇城,赐名曰伸威,改南赣参将俞大猷为协守南赣汀漳惠潮副总兵。

    同时还升宁国府知府方逢时为广东按察司副使,整饬兵备,俱驻本城备盗,罢南赣参将改设守备一员,添设把总三员分驻要害,悉听副总兵兵备节制。

    现在的俞大猷就是坐镇伸威城的副总兵,有必要去辽阳吗

    摇摇头,对张居正说道:“兵贵精而不再多,能让我入眼的军将可不多。至于辽阳副总兵,我还真不怎么看得上。”

    “主要还是口袋里没人吧?”

    两人共处的时间不短了,张居正也大概知道魏广德那边的人手,京城官场主要还是同僚和同年,军方似乎也就是那两位了。

    不过不管是马芳还是俞大猷,确实都挺争气的,让他是羡慕不已。

    不过张居正也是没办法,他可没魏广德那样的运气,有机会去边镇走一趟。

    这时代,大明官场里流行这一种观念,那就是能打的军将都出自九边将门,所以要收拢军队里的将领,那首选肯定要是在九边的将官。

    张居正也是接受这个观念的,毕竟九边常年和蒙古人交战,那里的武将肯定是大明最厉害的。

    “呵呵.....”

    听到张居正这么说,魏广德也只是笑笑。

    “咱大明朝兵多将广,可还真如你所说,真正有能力的将官还是不多,否则九边也不会时常告急。”

    张居正又叹口气说道。

    “你那里是得了什么消息吗?”

    魏广德好奇,今儿张居正怎么对自己说这个。

    “没有,我就是随便说说。”

    张居正只是笑笑道。

    辽东在他们这些京官看来就是苦寒之地,若非有祖制和巨大的安置压力,怕是巴不得把辽东的人马和所有汉人都撤回来。

    是的,从明初时期从蒙元手中收复辽东后,朝廷一直都要倒贴兵饷钱粮给辽东,到如今也只有极短暂的数年做到过自给自足。

    当初废除海运济辽只是因为粮草能够自给,但是银钱依旧要倒贴。

    以前不觉得,可这些年来朝廷财政困窘,不少人都有心思打到辽东那地界去,希望能够节约九边的军饷开支。

    魏广德不知道张居正为什么忽然好像看重起辽阳副总兵怎么一个职位,到了时辰,他选择马上离开裕王府,反正也没什么事儿,而今日张居正也和他一样,两人几日这份请饷奏疏联系到一起,其目的也就昭然若揭。

    没银子了,有了一次胜利,上面已经顾不得许多,只想着有了军功要点兵饷。

    “要的还真不少呢,留科举银四千二百两,寺田银八千六百七十两,事例银一万六千余两,四十年分屯折银一万九千九百二十二两,三十九年果品折银三千八百三十六两,蜡茶正价银一万四千一百九十三两,补京价银一万四千三百八十七两俱免,以左军需。”

    “福建频年倭患,今年又生反贼,兵饷贵竭,怕是这些银子早就不在了。”

    张居正念出奏疏上要请留下的银子,魏广德就笑道。

    “是啊,可能就是浙江那边兵饷有富裕,不过应该都在胡宗宪的总督行苑里,其他地方,不发银子当兵的都不会听命。

    对了,善贷,我听说带兵打仗要是出发前不发开拔银,军户都不愿意出征,是不是真的?“

    魏广德一听,也知道张居正或许还真的和不知哪个将官有过接触,开始知道明军的实际情况了。

    其实这些开拔银并不是赏赐,而是补上之前拖欠的兵饷。

    当兵的外出作战,生死难卜,自然想要给家里留些钱。

    明军其实是没有抚恤的,只有赏赐,人死了家里出人补上缺额,继续当兵吃粮,只不过有些烧埋银子和补偿,但确实不算抚恤。

    魏广德把知道的事儿给张居正解释了下,让张居正也知道现在底层军户所处的困境,或许将来这位还如历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宰后,会考虑解决军户的一些问题。

    魏广德并没有去提辽阳副总兵的事儿,他只想看看张居正会怎么操作,最后又能不能成功。

    毕竟,到了副总兵这一级,可不是兵部、内阁就能定下来的,最后还需要嘉靖皇帝批准。

    今日围绕徐阶的可是有两道奏疏,徐阶还上奏请补内阁阁臣,也不知道嘉靖皇帝会让谁上去。

    至少在魏广德看来,严讷、郭扑和李春芳机会都差不多,毕竟不是内阁阁臣必须要从礼部和吏部尚书选择,两部侍郎也是有机会的。

    隔天一大早,西苑里就传出消息,徐阶的那份奏疏让嘉靖皇帝很不高兴

    说实话,看到这份消息魏广德还很是奇怪,毕竟徐阶的提议是符合惯例的,现在内阁仅剩下两位阁臣。

    “奏疏上陛下怎么批示的?”

    魏广德把条子递给张居正,转头对殷士谵问道。

    “不知道,上面没写,应该是昨日下午或者晚上陛下批示的时候听到的,不过也快了,这个点奏疏应该发还内阁,到时候就知道了。”

    殷士谵也是有些不理解,搞不清楚这么一份奏疏有什么犯忌讳的。

    “圣心难测吧。”

    张居正看了消息,又听殷士谵的话,只是随便接了一句。

    快中午的时候,内阁那边的消息传来,嘉靖皇帝亲自批示的,“卿等知,有同心辅政者,何不具闻”。

    而内阁徐阶和袁炜两人,据说商议后就打算就这么滴,皇帝不愿意补人就不补,反正他们已经请示了。

    殷士谵、魏广德等人倒是没觉得有什么,唐汝辑倒是有了不同的看法。

    认为既然是惯例,陛下也应该遵守才是,怎么能这么敷衍。

    为什么会有三到四人入阁的惯例,还不是因为要集思广益,仅两人在阁,就算如陛下所说“同心辅政者”,可难免没有思虑欠妥的时候。

    第一次上奏不成,内阁就该上第二道,第三道奏疏才对。

    魏广德当面没说什么,只不过用看傻逼的目光看了唐汝辑一眼。

    其实,嘉靖朝实质上只有两名阁臣又不是现在的事儿,之前就已经出现了,或许是为了方便管理或者皇帝只想在内阁安置听话的人。

    同心辅政,其实就是听皇帝话的意思。

    这样的批示,其实对徐阶和袁炜来说是好事,虽然事多了,可相对的权利也集中了,不会分散到第三人手中。

    不过,老师得利,张居正可不怎么开心,因为张益的弹劾奏疏也有了结果。

    因弹劾,诏夺总督杨选俸一月,巡抚吉澄总兵吴瑛各二月,杨照升任辽阳副总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