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隆万之变 > 486筹钱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照担任辽阳副总兵后,张居正的算计自然就落空。

    不过这貌似是张居正第一次产生扶持一帮亲信的念头,至少魏广德是这么猜测的,因为很快张居正就恢复了常态,脸上也洋溢出笑容,唐汝辑和殷士谵正在说着的内阁之事似乎就是他高兴的理由似的。

    唐汝辑有些迂腐,这是魏广德对他的评价。

    嘉靖皇帝都已经定下来的事儿,他以为内阁还是应该参照惯例继续上奏才是,丝毫没有考虑到可能因此恶了皇帝,更不说此时内阁阁臣们大权在握,谁又喜欢多添掣肘。

    不过此时,不管是内阁还是西苑的嘉靖皇帝,对下面人的讨论都充耳不闻,因为在他们眼前还有更重要的一件事需要处理,那就是从哪里搞钱。

    明朝户部对于每年的收支其实在年初就已经有了计较,该用在那些方面,都是有预算额度的。

    今年,东拉西凑总算把重建永寿宫的支出给康平了,可是因为宫中失火的缘故,嘉靖皇帝要重录《永乐大典》的决心也更加强烈。

    特别是在永寿宫失火后不久,御马监又再次失火,已经让嘉靖皇帝对宫中?仁痰哪芰Ψ浅S锹恰

    严嵩在位时,嘉靖皇帝就已经多次找阁臣讨论过此事,而此时又在西苑再次召徐阶、袁炜觐见,商议此事。

    “陛下,去年因永寿宫走水烧毁宫中大部分龙涎香,现户部高尚书正用结余部银四处采购龙涎香,当是没有多余银两筹办此事

    徐阶知道,嘉靖皇帝现在已经铁了心要重录大典,本身此事也是益处多多,可就是户部没银子,想要皇帝拿内库的钱,还是算了吧,内库经常没钱,都是强行从户部索要。

    为了避免因此引发重大后果,户部是真的必须备下一些银两应付内廷需要的。

    “陛下,抄录大典是大功德,只是工程浩大非短期之功,臣请陛下延后,留足时间,期间内阁协同户部筹集所需银钱。”

    袁炜这时候已经不是侍郎、尚书,当然知道当大明朝的家有多难。

    各处的银子,大多走户部的账,可户部银子就那么多,支出去就没有了。

    没了钱的户部,在有需要紧急拨付的时候,就只能找内阁,从其他各部借银子。

    不在其位时,还可以在下面骂骂咧咧瞎起哄,现在自己上位了,自然不能继续这样,得想办法解决。

    没银子,怎么过日子,那自然是节流,开源太麻烦了。

    嘉靖皇帝想要重录大典,人手简单,可笔墨等费用可是不小,能省一点是一点吧。

    不管怎么说,只要开始重录,每年几万两银子的笔墨银子是少不了。

    “朕今日召二位来此,就是问你们有什么法子?”

    御座上的嘉靖皇帝只是淡淡开口说道,要是信了这些大臣的话,那什么事儿都不要想着做了。

    自从登基以后,嘉靖皇帝理解最深的就是不能轻易相信这些大臣的鬼话。

    经常在他面前说这不许那不可,可要是恩威并施之下,再释放一些利益,即便过分一些他们也会捏着鼻子认了,对他们来说,官职才是最重要的。

    不过用官职相要挟也不是正途,内阁阁臣可不是不入流的官员,可以随意撤换,所以大部分事儿都还是只能商量着来办,大家各退一步,想办法磨合好就成了。

    筹银子,这样的难题,袁炜可真不在行,此时他只是低垂着头,眼观鼻鼻观心。

    而徐阶也知道,今日发回来的那份奏疏,貌似这份信任还真不好接。

    这是严嵩离职后,嘉靖皇帝要做的第一件事儿,若是自己不能圆满做好,自己这个位置怕也坐不稳当。

    徐阶此时大脑在告诉思考寻找办法,回忆当初类似情况下严嵩又是怎么处理的。

    最先想到的,自然是从常盈库借银子,先把事儿办起来。

    可现在才年中,要还这笔银子的话,最快也要到来年,户部新的规划出来的时候安排进去。

    常盈库的借款能拖半年之久吗?

    怕是很难。

    户部即便是借银子,至多也不过俩月就会归还。

    至于从各部、寺凑银子,怕是先说的天任,避免官场因此动荡.”

    嘉靖皇帝显然并不反对这次官员调整的方案,而且涉及官员品级大多不高,许多人他也只是有点印象而已。

    今日之所以问话,也是要让徐阶、袁炜知道敬畏,他做为皇帝可不是什么也不知道的。

    徐阶和袁炜告辞出了玉熙宫,走向西苑大门的时候,徐阶还在心里盘算这次官员调动是否有自己没有注意到的细节,特别是他报出的十几个官员名字。

    他不知道,这些人里面有没有嘉靖皇帝要关注的人,不过细细思考一番,发现好像又没有。大风小说

    这些人,品级低,自然平日里基本没可能和皇帝接触。

    有些想不明白,比如劳堪,那是严嵩那会儿就已经确定了去向的,京官外放地方,只要本人愿意,朝廷不会反对。

    实际上,大部分地方官员想的都是如何回京,哪里会主动往外跑,也只有为钱而去的。

    至于张科,那是魏广德接到他的书信,好吧,在陕西待久了想换地方,知道浙江、福建等地缺官员,战事频繁,张科也想去那里历练,借此机会累积功劳。

    魏广德就把此事告诉张居正,请他托徐阶办理的。

    福建,那地方可不是好去处,徐阶很用心的给她安排去做两浙御史,至少现在浙江可比福建好,除了还有小股倭寇骚扰外,没有大的战事。

    摇摇头,徐阶想不明白也就不想了,和袁炜一起离开西苑返回内阁。

    今日的事儿又多了,本来只是处理各地送来的公文,现在还要把吏部的人叫来,商议下那些官员的任命可以先下文,让他们调动起来。

    至少,今日在嘉靖皇帝跟前提到的十数人是要优先下文调动一下了。

    而在他们离开后,嘉靖皇帝静坐在御座上想了想,才对黄锦说道:“之前的话你也听到了,尽快安排,把消息递到各地王府里,看他们的表现。”

    在他说话的时候,黄锦就已经躬身听令,待嘉靖皇帝话毕就答应一声。

    黄锦心里知道,这次让各王府凑钱的事儿,还不能说的太透彻,自家主子这是在看下面那些亲戚有多少人和他同心。

    说起来,虽然贵为皇帝,可是对各地藩王,很多时候也是有些束手束脚。

    不管是皇帝还是朝廷都缺钱,可那些亲王、郡王个个都有钱的紧,年头越长的家底越殷实,可这又能怎么样,钱是人家的。

    皇帝,算是皇室的大家长,可是也不能随意指挥那些亲戚,要钱就更别指望,也就是在承袭和分封的时候才会有求于京师这边,送上不少好东西贺寿或是什么。

    进贡,那都是按常例来,谁也不会多拿出半分。

    对他们来说,爵位就那样,别指望给皇帝送钱还能加官进爵。

    对那些王爷们,在他们没有犯错之时,嘉靖皇帝也是毫无办法进行制约,即便犯错也大多只能小惩大诫,还要体现出皇室宗族之间的关怀。

    即便年初对在洛阳作恶多端的伊王朱典?D也只是发配凤阳高墙了事,真正被处死的也只有当初弑父的楚王世子朱英?d,至于像徽王自杀,其实本身嘉靖皇帝也只是想把他送到凤阳去而已,只是自己害怕自杀。

    因为自己身份的原因,虽然已经坐稳了江山,可是嘉靖皇帝依旧对各地藩王府抱有戒备之心。

    宗人府,最初是由明太祖朱元璋设立的,洪武三年时称大宗正院,到了洪武二十二年改称宗人府,是管理皇家宗室事务的机构。

    设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并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属籍,以时修其玉牒,书宗室子女适庶、名封、嗣袭、生卒、婚嫁、谥葬之事。

    明初,宗人府官职均由亲王担任,如第一任宗人令就是秦王朱?尽

    永乐时期,宗人府不再由亲王管理,改由专以元勋外戚大臣兼领宗人府的事情,不专门设官。

    宗人府又归于礼部管理,而它所管辖的事都移交给礼部,设置经历一人,官职为正五品,负责文书档案的收发、管理工作。

    此次,嘉靖皇帝就是要通过宗人府向各王府下文。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