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 第75章 内阁争吵,清丈田亩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十年寒窗苦读。

    为的就是一朝成名天下知。

    而后入仕为官。

    成为高高在上的人上之人。

    离开或者摆脱普通百姓的生活。

    这。

    是国朝绝大多数士人的想法。

    刘阁老的建议。

    则是把这些士人又打回到尘埃里。

    高中状元。

    先去主政一县。

    说好听点是成为了一县之地的父母官。

    但扯上父母二字。

    就没有容易的。

    县里大大小小的事,都需要县令来决定,从鸡毛蒜皮到有人聚众起义。

    劳心又劳力。

    哪有在翰林院当个翰林来的轻松惬意。

    “季晦,说说你的理由。”

    叶首辅皱眉道。

    在心底。

    隐约明白刘阁老的深意。

    可又说不上来。

    “我以为,入朝为官,当以天下万民为先念,可国朝诸多重臣,并无与百姓接触的经历!”

    刘阁老郑重其事,冷笑道:“都没有和百姓接触过,如何能体会到民间疾苦,从书里看,呵!”

    最后一个鼻音。

    充斥着刘阁老对现有官位晋升制度和官员心态的讥讽。

    “季晦的意思,是没有担任一县、一州、一府或省,三级主政官的官员,不配身居高位?”

    叶首辅直指问题关键道。

    从底层做起。

    与百姓多多接触。

    以此为出发点的建议,似乎,很不错。

    “季晦,可相信世间有生而知之者?”

    方次辅瞬间找出建议漏洞,顿了顿道:“似季晦所说的升迁之路,岂非阻碍了这种人进入国朝中枢的速度,减少了为国朝做出更大贡献的时间。

    而且,还容易出现偶然事件,造成贤才的流失。”

    话的重点。

    落在了最后一句上。

    三级主政官的升迁之路。

    是让官员更好了解到了百姓的生活。

    但是。

    根据国朝的问责制度。

    若某地出现动荡或事端,譬如说聚众起义。

    国朝会立刻派出钦差前去镇压,如若该地主政官无用,就地罢官。

    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要是该地主政官还有用,就配合着钦差平乱,将功赎罪。

    即便是事后平乱成功,该地主政官立下大功,朝廷方面,也大概率会将此人调离原位,并永远离开实权之列。

    像这种偶然事件。

    每年都有发生。

    属于“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就导致三级升迁过程中,很容易因偶然毁掉个不错的贤才。

    “我先回答次辅大人第一个问题,生而知之者,我不信!”

    刘阁老思绪清晰,言辞铿锵道:“妖孽如孔圣,也是在十五岁后,才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和生活的本领,到二十岁才入仕,为委吏,管理库房!

    再之后,管理耕田、畜牧,开办学堂,孔圣亲口说,到而立之年,才有所成就!”

    “可是,我朝圣人阳明先生,十三岁时,就非同凡响,说出了“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在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起义之事同年,阳明先生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方次辅反驳道。

    曾任国子监祭酒,使得他见过不少“妖孽”之才。

    以他之见,若直接对这些“妖孽”委以重任,国朝必将迎来新天地。

    “敢问次辅大人,阳明先生是何年岁入仕为官?”

    “二十又八!”

    “有着状元父亲教导,才在二十八岁时,科举二甲进士第七名,连状元都不是,这能叫生而知之?”

    刘阁老正声驳斥道。

    人,尤其是文人,总是喜欢塑造圣贤。

    什么名誉、什么赞誉、什么美好的词汇、什么传奇的故事,全加在一人身上。

    阳明先生是国朝圣人不假。

    但“生而知之”,阳明先生自己都没说过。

    民间以讹传讹倒没什么。

    可举例子这位是国朝内阁次辅,自幼研读阳明先生的文章经历,却能公然说出臆测的事。

    滑天下之大稽!

    “那甘罗十二岁出任秦国宰相,凭计谋,出使赵国使得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也不能算是生而知之吗?”

    “若没有秦国强大的国力和王翦等秦将的兵贵神速,秦国如何能得到邺地的九座城池,若没有赵悼襄王的突然死去,甘罗出使赵国,不仅没有收获,还会把人头搭上!”

    刘阁老寸步不退,冷声道:“我敬佩甘罗出使的胆色,但请次辅大人记住,甘罗的底气,是建立在秦国的剑锋之上!

    把强国之间的博弈结果,归功于十二岁的人儿身上,是坏的!

    而相信这样传言的人儿,则是愚蠢至极!”

    火力全开。

    指着鼻子骂蠢。

    刘阁老霸气外露。

    而方次辅则是满脸通红,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六十多年来。

    头一次被人这样骂。

    “再说那个所谓的偶然事件,但作为一地主官,手中握着无数权力,却连应急的本事都没有,这样的人,怕是只有次辅大人才会认为是生而知之者!”

    刘阁老冷漠道。

    无能。

    就是无能。

    连管辖范围内的治安都管不好,还想担任一部尚书,还妄想入阁拜相,爱死死哪去!

    “咳咳!”

    叶首辅清了清嗓子,把众人注意力引过来,打圆场道:“中涵说的,也有一定道理。

    即便没有生而知之者,像佛家常说的“宿慧者”,想必也是有的。

    三级升迁,在这方面上,确实有不足之处。

    但话又说出来,这样的人,百万人难挑一。

    科举又是优中选优,能金榜题名者,也是千挑万选。

    似中涵所说的那般生而知之者,能入仕为官者,整个国朝万万人,最多,也不过十人。

    为了这十人,去否定季晦所说的建议,这是不合理的。

    我认为,季晦的三级升迁制度,很符合国朝的发展,本相予以赞同。

    票拟吧!”

    “我也赞同!”

    何阁老出声道。

    本条建议,主要是官员,而非民生,票拟的权力,还握在何阁老自己手上。

    内阁四阁老。

    刘阁老是提建议者,本身就代表着一票。

    叶首辅和何阁老同意,是两票。

    加起来,就是三票,过了多数。

    “我弃权!”

    方次辅尽管知道无用,也拉不下脸同意,选择弃权。

    “票拟通过,季晦本条建议,会由内阁呈入宫里,交由陛下决议。”

    叶首辅总结之后,看向刘阁老,笑道:“季晦,可还有建议?”

    “有,第二条,清丈田亩,还地于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