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72小说 > 大明:登基为帝,开局陆地神仙! > 第79章 穷文富武,女子学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72小说网] https://www.72xs.net/最快更新!无广告!

    “嗡!”

    在朱由检身后,斜挂着的天子剑,无风而动,发出剑鸣声。

    似是在响应天子之意。

    众阁老又惊又奇。

    难道。

    皇族之患。

    惹得苍天都有了感应?

    “臣愿亲自主持清丈田亩,还地于民的国策。”

    刘阁老心潮澎湃道。

    这道国策。

    必将受到大族豪强、皇族宗亲的重重阻拦。

    一般人很难推行下去。

    但为了天下万民,刘阁老决心一试。

    “既然刘阁老有此心意,内阁拟个章程,把国策正式公函递交,以刘阁老为执行者!”

    朱由检没有拒绝道。

    一事不烦二主。

    刘阁老是提出者,那么又主动请缨,委任于他,办的事自然也能尽善尽美。

    “臣等遵旨!”

    叶首辅三人肃声道。

    这人选。

    倒也合适。

    只是有些心疼刘阁老。

    第一道国策,得罪了天下士子。

    第二道国策,得罪了国朝大族豪强和皇族。

    惹得仇恨何止百万。

    以后这明枪暗箭的,难挡啊。

    “这条路道阻且坚,朕不能置忠良于危亡而不顾,赐汝天子剑,两厂一卫可随意调动,愿卿能凯旋而归!”

    朱由检沉吟道。

    光让马儿跑,不管跑的什么路,也不行。

    跑的久了,马蹄磨断了,或跌入泥潭中,那就糟了。

    刘阁老这是匹千里马。

    适当的爱护。

    是必须的。

    “多谢陛下!”

    刘阁老接过魏忠送来的天子剑,恭声道。

    现在。

    蟒服加身。

    天子剑在手。

    执行国策时再无顾虑。

    凡有所阻,一剑破之!

    叶首辅三人再次道贺,心中倒没有太多羡慕。

    这份荣耀,简直是拿命去换来的。

    没有羡慕。

    更多的是钦佩。

    “刘阁老,对国朝国策,可还有建议要说?”

    朱由检亲近道。

    此乃,忠臣。

    可近之。

    “回陛下,臣确实还有个未完成的国策建议,可不知该不该讲。”

    “但说无妨!”

    “是。”

    刘阁老稍微停顿了下,缓声道:“这道国策建议,臣并未完全想清楚,只是根据福城所见,升起了一点小想法。

    在福城中。

    孙承宗总督为了使上工的父母安心,安顿孩童们,专门为孩童们修建了学堂,请了先生授课。

    臣曾数次在傍晚时分在学堂门前驻足,对放学后的孩童们进行了观察。

    虽说孩童们放学后,谈论的内容,大多是去哪玩玩什么,但有不少的孩童,在背诵在学堂学到的新字,以及先生布置的课业。

    臣从这些孩童的眼中,隐约看到了属于智慧的光芒在闪耀。

    臣觉得,学识不该是士族们的代表,更该被国朝所有孩童接触学习。

    似福城的学堂,应在国朝范围内广泛推行开来,凡是想要学习的孩童,都可以入学,且,不收任何费用。

    臣只想到这里,具体细节没有想清楚,请陛下和诸公帮助完善。”

    国朝免费学堂初步意向。

    这不能算是完整的国策建议。

    但朱由检听来,这不就是义务教育的雏形吗?

    这几乎是后世孩童必须经历的过程。

    也是振兴国朝教育的必经之路。

    这刘阁老的福城之行。

    到底都经历了些什么?

    “季晦。”

    “首辅大人!”

    “关于福城学堂,我这有几个问题,想向你请教。”

    叶首辅作为“国朝大管家”,针对此事,脑海中迅速蹦出几个想法。

    可以肯定。

    这是利国利民的事。

    教育越普及。

    国朝幼儿的成才率越高。

    贤才越多。

    国朝发展才会越快。

    但是。

    如此劳师动众的事,牵扯到很多问题,必须问清。

    “首辅大人请问!”

    “在福城中,有多少孩童,建造了多少学堂,聘请了多少先生?”

    “大约十万孩童,建造了百座学堂,每座学堂,聘请了二十位童生来教孩童识字,二十位秀才来教孩童三字经、弟子规等开蒙!”

    “这么说,是每千名孩童建造一座学堂,每五十名孩童聘请一位识字童生先生和一位开蒙秀才先生?”

    “是的!”

    “季晦可否知道,建造一座学堂所花费的人力物力,是多少?”

    “孙老总督严令,学堂按衙门的标准来建,十年不腐、百年不毁,所以,花费略多,每座学堂建造价格不低于千两纹银!”

    “教识字的童生,每月是多少工钱?”

    “孙老总督规定,学堂内的先生,是不收学子的束?,这部分钱,变相以工钱进行补偿,每月,三钱银子!”

    “给学子开蒙的秀才,每月是多少工钱?”

    “七钱银子!”

    “这么说,福城每五十名孩童,仅在请先生一项上,每月花销是一两纹银?”

    “是的!”

    “那给学子们发放的学习书籍、纸笔墨,季晦可知价值几何?”

    “以一座学堂千名孩童为例子,每月消耗的书籍和纸笔墨价格,约是十两纹银左右!”

    “那就是每个学子,每月在学习上花费,是十文钱?”

    “是的!”

    刘阁老重重点头,无奈道:“这还是因为大批量购买书籍纸笔墨,孩童们尽量少书写,节省之后的结果!”

    书籍。

    可以印刷。

    再加上购买数量颇多。

    价格可以称得上低廉了。

    纸笔墨。

    本就比较昂贵。

    孩童们只在识字时记忆书写和完成学后课业时才会使用。

    别的时候想写字。

    就用小石头子在地上写。

    但文字的存在。

    想要书写好看。

    必须要经过大量练习。

    这也就造成福城学堂学子,能认得字,也能说出字,但在书写时,格外潦草和难看。

    穷文富武。

    真不是吹得。

    “按照刘阁老的说法,福城应该并未禁止女儿入学,那以刘阁老的性格,在国策建议上,也是放开女儿入学的限制了?”

    “是的!”

    刘阁老沉声道。

    适才没有提起这个。

    是故意的。

    福城之中,对孩童一视同仁,男儿女儿皆可入学。

    虽然区分了男儿学堂和女儿学堂,但总归是打破了礼法束缚。

    京畿之地非议不已。

    指责孙承宗老总督破坏礼法,有违圣贤之道,荒唐至极。

    不过。

    孙老总督丝毫没有在乎,手持着天子剑,没有人敢在面前说。

    背后说。

    随便怎么说。

    “如果按这样,国朝有近三千万适龄儿童,国朝在建设学堂上,会花费三千万两纹银,而且,每年会持续投入七百二十万两纹银的聘请先生工钱,以及三百六十万两纹银的学子书籍纸笔墨钱,对此,季晦要坚持己见提出这道国策建议吗?”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